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2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

1.表内除法

(1) 平均分:每份分的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 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 ┆ ┆ 读作:20除以4等于5。

被除数 除数 商

(5) 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6) 用除法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总价 ÷ 商品的半价 = 购物的数量 总购 ÷ 购买的数量 = 商品的半价

2.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先想好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3.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法计算后有余数的,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进一法”。

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

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

4.万以内数的认识

(1)认识“千”“万”: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

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结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7)近似数:近似数是接近准确数的较整的数,它比准确数更容易记住,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8)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转化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9)用估算解决“够不够”的数学问题。

5.图形的运动(一)

(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平移现象: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或沿着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一种现象。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而本身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3)旋转现象: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6.克和千克

(1)认识“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一个2分硬币越重1克。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为单位,2袋盐重1千克。

(2)克和千克的换算:1千克 = 1000克

7.数据收集整理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范围,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统计表来表示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记录数据的方法:

①用符号表示:用符号 “○”“√”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事物。画符号时要从上往下画,并把符号排列整齐。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②用画“正”字的方法表示:一个“正”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的事物,哪种事物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种事物名称的后面加一笔。这种统计方法既清楚又快捷。

8.数学广角

简单推理:多个事物的简单推理,一般先根据题意确定最直接的答案,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答案。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

你的前面是( 西 ),你的后面是( 东 ), 你的左面( 南 ) ,你的右面是( 北 )、

4、简单的线路图的描述:有方向、有距离、有目标。(如: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唐人街)

5、判断位置方向时往往以“在”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3、笔算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第三单元 统 计

1、平均数: ①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②总数量 = 平均数×总份数 ③总份数 = 总数量÷ 平均数

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年月日

1、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 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 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30天,只有2月有变化。

3、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xx、2400等是闰年。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6、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第一圈:从( 0 )时到(12 )时;即从( 深夜12 )时到(中午12)时。 第二圈:从( 12 )时到(24 )时;即从(中午12 )时到( 深夜 )时。

7、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x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原来的年份=周年)。如:到20xx年x月x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xx-1949=59周年9、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 数。) 4、根据表内乘法估算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估算。

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如:公园、学校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如:省、市、区或县的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00 10000 100 100

公顷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⑴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⑵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6(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01), 2、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3、小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要从低位开始算起,

位数不够用“0”补齐。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1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1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6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6第二十七章相似6271图形的相似6272相似三角形7273位似8第二十八章锐角...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_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定义一般地如果yax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易错点c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a0而b2域是全体实数2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一二次函数1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x是自变量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

九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b4ac当gt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lt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1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或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x的指数为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这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一限制条件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人教新课标版

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1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1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6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6第二十七章相似6271图形的相似6272相似三角形7273位似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8...

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归纳(推荐下载)

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概要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a0这个条件不成立则a不是二次根式2a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0a0a2重要公式12aa02a2aaa03积的算术平方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2三线八角...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五章分式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分式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A叫做分式B11a2b2例1下列各式xy3x20中是分式的有个x15ab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B0分式没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B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数知识点归纳及常见考题。

平方根与立方根知识要点1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2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aa称为被开方数3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4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

20xx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大于或等于0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a0a0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a0a0a20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分母中不含根式5同类二次根式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