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方法小结 人教版

时间:2024.4.5

20##年江苏省高二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方法小结

1.空间多边形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若干线段首尾相接所成的图形叫做空间折线.?

若空间折线的最后一条线段的尾端与最初一条线段的首端重合,则叫做封闭的空间折线.

若封闭的空间折线各线段彼此不相交,则叫做这空间多边形平面,平面是一个不定义的概念,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平面通常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表示.

平面常用希腊字母α、β、γ…或拉丁字母M、N、P来表示,也可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字母表示,如平面AC.

在立体几何中,大写字母A,B,C,…表示点,小写字母,a,b,c,…l,m,n,…表示直线,且把直线和平面看成点的集合,因而能借用集合论中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

a) A∈l—点A在直线l上;Aα—点A不在平面α内;

b) lα—直线l在平面α内;

c) aα—直线a不在平面α内;

d) l∩m=A—直线l与直线m相交于A点;

e) α∩l=A—平面α与直线l交于A点;

f) α∩β=l—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

2.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根据上面的公理,可得以下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证题方法



4.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

共面 平行—没有公共点

(1)直线与直线 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异面(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 直线不在平面内 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相交—有且只有一公共点

(3)平面与平面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无数个公共点)

平行—没有公共点

5.异面直线的判定

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通常采用反证法.

有时也可用定理“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6.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即若a∥α,a?β,α∩β=b,则a∥b.

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即若a∥b,b∥c,则a∥c.

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即若a⊥α,b⊥α,则a∥b

⑤两平行平面与同一个平面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行,即若α∥β,α∩γ,β∩γ=b,则a∥b

⑥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即若α∩β=b,a∥α,a∥β,则a∥b.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若两直线成90°角,则这两直线互相垂直.

②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与另一条垂直.即若b∥c,a⊥b,则a⊥c

③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即若a⊥α,bα,a⊥b.?

④三垂线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⑤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垂线垂直.即若a∥α,b⊥α,则a⊥b.

⑥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的交线两两垂直,即若α⊥β,β⊥γ,γ⊥α,且α∩β=a,β∩γ=b,γ∩α=c,则a⊥b,b⊥c,c⊥a.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②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即若aα,bα,a∥b,则a∥α.

③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即若α∥β,lα,则l∥β.

④如果一个平面和平面外的一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即若α⊥β,l⊥β,lα,则l∥α.

⑤在一个平面同侧的两个点,如果它们与这个平面的距离相等,那么过这两个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即若Aα,Bα,A、B在α同侧,且A、B到α等距,则AB∥α.

⑥两个平行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其中一个平面平行,也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若α∥β,aα,aβ,a∥α,则α∥β.

⑦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平面外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与该平面平行,即若a⊥α,bα,b⊥a,则b∥α.

⑧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或在这个平面内),即若a∥b,a∥α,b∥α(或bα)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即若mα,nα,m∩n=B,l⊥m,l⊥n,则l⊥α.

③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即若l∥a,a⊥α,则l⊥α.

④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即若α∥β,l⊥β,则l⊥α.

⑤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即若α⊥β,a∩β=α,lβ,l⊥a,则l⊥α.

⑥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即若α⊥γ,β⊥γ,且a∩β=α,则a⊥γ.

(5)两平面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即无公共点α∥β.

②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bα,a∩b=P,a∥β,b∥β,则α∥β.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即若α⊥a,β⊥a,则α∥β.

④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即若α∥β,β∥γ,则α∥γ.

⑤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bα,c,dβ,a∩b=P,a∥c,b∥d,则α∥β.

(6)两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即二面角α-a-β=90°α⊥β.

②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即若l⊥β,lα,则α⊥β.

③一个平面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即若α∥β,α⊥γ,则β⊥γ.

7.直线在平面内的判定

(1)利用公理1:一直线上不重合的两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平面内.

(2)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即若α⊥β,A∈α,AB⊥β,则ABα.

(3)过一点和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都在过此点而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平面内,即若A∈a,a⊥b,A∈α,b⊥α,则aα.

(4)过平面外一点和该平面平行的直线,都在过此点而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即若Pα,P∈β,β∥α,P∈a,a∥α,则aβ.

(5)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即若a∥α,A∈α,A∈b,b∥a,则bα.

8.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

(1)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2)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3)过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5)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6)过平面的一条斜线且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7)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8)过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9.射影及有关性质

(1)点在平面上的射影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点的射影还是点.

(2)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自直线上的两个点向平面引垂线,过两垂足的直线叫做直线在这平面上的射影.

和射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射影是一个点;不与射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射影是一条直线.

(3)图形在平面上的射影一个平面图形上所有的点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的集合叫做这个平面图形在该平面上的射影.

当图形所在平面与射影面垂直时,射影是一条线段;

当图形所在平面不与射影面垂直时,射影仍是一个图形.

(4)射影的有关性质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i)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ii)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

(iii)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10.空间中的各种角

等角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若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则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定义: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

(2)取值范围:0°<θ≤90°.

(3)求解方法

①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

②解含有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

11.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和平面所成的角有三种:

(i)垂线 面所成的角 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ii)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iii)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取值范围0°≤θ≤90°

(3)求解方法

①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

②解含θ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

③最小角定理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亦可说,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不大于斜线与平面内任何直线所成的角.

12.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1)半平面 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 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即二面角由半平面一棱一半平面组成.

若两个平面相交,则以两个平面的交线为棱形成四个二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通常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取值范围是

0°<θ≤180°

(3)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以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PCD是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平面角∠PCD的大小与顶点C在棱AB上的位置无关.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具有下列性质:

(i)二面角的棱垂直于它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即AB⊥平面PCD.

(ii)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边上任意一点(异于角的顶点)作另一面的垂线,垂足必在平面角的另一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上.

(iii)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都垂直,即平面PCD⊥α,平面PCD⊥β.

③找(或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

(i)定义法

(ii)垂面法

(iii)三垂线法

(Ⅳ)根据特殊图形的性质

(4)求二面角大小的常见方法

①先找(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θ,再通过解三角形求得θ的值.

②利用面积射影定理

S′=S·cosα

其中S为二面角一个面内平面图形的面积,S′是这个平面图形在另一个面上的射影图形的面积,α为二面角的大小.

③利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

13.空间的各种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 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2)求点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求

①找到(或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

②抓住线段(所求距离)所在三角形解之.

2)利用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即如果已知点在已知平面的垂面上,则已知点到两平面交线的距离就是所求的点面距离.

3)体积法其步骤是:①在平面内选取适当三点,和已知点构成三棱锥;②求出此三棱锥的体积V和所取三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S;③由V=S·h,求出h即为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作出垂线即可求点面距离.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合适的三棱锥以便于计算.

4)转化法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平行)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来求.

14.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2)求线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①直接利用定义求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

②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然后运用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

③作辅助垂直平面,把求线面距离转化为求点线距离.

15.平行平面的距离

(1)定义 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2)求平行平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①直接利用定义求

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

②把面面平行距离转化为线面平行距离,再转化为线线平行距离,最后转化为点线(面)距离,通过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

16.异面直线的距离

(1)定义 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任何两条确定的异面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公垂线段.

(2)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常用的方法

①定义法 题目所给的条件,找出(或作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再根据有关定理、性质求出公垂线段的长.

此法一般多用于两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

②转化法 为以下两种形式:线面距离面面距离

③等体积法

④最值法

⑤射影法

⑥公式法


第二篇:高二数学2-2.2-3知识点复习小结


1.事件的关系:

⑴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记作

⑵事件A与事件B相等:若,则事件A与B相等,记作A=B;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B发生,记作(或);

⑷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B发生,记作(或) ;

⑸事件A与事件B互斥:若为不可能事件(),则事件A与互斥;

⑹对立事件:为不可能事件,为必然事件,则A与B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

⑵古典概型:

⑶几何概型:

3.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⑴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①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pi≥0,i=1,2,…; p1+p2+…=1;

②离散型随机变量:

期望:EX= x1p1 + x2p2 + … + xnpn + … ;

方差:DX=;

注: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及例题自己整理

⑤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

若X~B(n,p),则EX=np, DX=np(1- p);注:

⑵条件概率:称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注:①0P(B|A)1;②P(B∪C|A)=P(B|A)+P(C|A)。

⑶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P(A)P(B)。

⑷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式中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期望值)与标准差;

(6)正态曲线的性质:

①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x=对称;

③曲线在x=处达到峰值;④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

② 当一定时,曲线随质的变化沿x轴平移;

③ 当一定时,曲线形状由确定: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分布越集中;

越小,曲线越“高瘦”,表示总体分布越分散。

注:P=0.6826;P=0.9544;P=0.9974

例题:

1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2个白球和3个黑球.

(Ⅰ)采取放回抽样方式,从中依次摸出两个球,求两球颜色不同的概率;

(Ⅱ)采取不放回抽样方式,从中依次摸出两个球,记X为摸出两球中白球的个数,求X的期望和方差.

例2甲、乙、丙三人进行某项比赛,每局有两人参加,没有平局,在一局比赛中,甲胜乙的概率为,甲胜丙的概率为,乙胜丙的概率为,比赛的规则是先由甲和乙进行第一局的比赛,然后每局的获胜者与未参加此局比赛的人进行下一局的比赛,在比赛中,有人获胜两局就算取得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

(I)求只进行两局比赛,甲就取得胜利的概率;

(II)求只进行两局比赛,比赛就结束的概率;

(III)求甲取得比赛胜利的概率.

例3一厂家向用户提供的一箱产品共10件,其中有2件次品,用户先对产品进行抽检以决定是否接收.抽检规则是这样的:一次取一件产品检查,若前三次没有抽查到次品,则用户接收这箱产品,而前三次中只要抽查到次品就停止抽检,并且用户拒绝接收这箱产品.

(I)求这箱产品被用户拒绝接收的概率;

(II)记X表示抽检的产品件数,求x的概率分布列.

4将3封不同的信投进这4个不同的信箱,假设每封信投入每个信箱的可能性相等

(1)求这3封信分别被投进3个信箱的概率;

(2)求恰有2个信箱没有信的概率;

(3)求信箱中的信封数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正整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0: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C等。0是一个偶数。0负整数: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整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一正整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0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C等0是一个偶数0负整数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概念整理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林培飞收集整理版权所有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考点总结一目标与要求1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4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

20xx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人教版】

20xx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网络结构相交线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定义线平行平行线及其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平行线的判定...

20xx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4时针走1大格...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