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4.3.19

初中生物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初中生物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济南版)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主要是三幅图片及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图文转换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是重点又是难点;

2、“蚯蚓对土壤的翻耕”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要求教师课下精心安排。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

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三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播放媒体材料: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第四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44页“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由于该图是初中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的曲线图,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要指导学生分析曲线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生物不适应环境,结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概括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对环境起一定的作用”这一结论:课前亲自探究 “蚯蚓对土壤的翻耕”,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实验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的;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改变气候是怎么理解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

(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P46)

这是三道开放性题,特别是第3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初中生物说课稿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件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探究实验设计 “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与教学过程:

一、探究实验目标

1、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

二、探究实验准备

、 1、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馒头、淀粉、麦芽糖、碘液、烧杯、试管、温度计、三角架、石棉网、清水、火柴、标签纸、消毒棉、镊子、刀片等。

2、实验安排

全班48人,2人一组,共分24组。

3、课时安排:l课时。

三、探究实验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过程,运用观察、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活动。

四、探究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一胖一瘦两名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的饮食情况,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分析两人出现胖瘦的原因,以引起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胖瘦关系的思考:探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吗?

2、提出问题: 细嚼馒头,说说能尝出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馒头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

3、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②将A块和B块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漱口,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3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a、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里,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b、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c、将C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d、另加4号和5号分别放入淀粉和麦芽粉,并各加入2毫升清水。

⑤将这5支试管—起放入37度的温水中。

⑥5—10分后取出这5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

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

4、得出结论: 2、3、4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3、4号试管中馒头(淀粉)没有被消化;1、5号试管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试管中馒头(淀粉)被消化成麦牙糖。

5、交流讨论: 1、2、3号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从全班28组中抽出8个小组,由学生把自己实验中得到的颜色结论汇总并交流:

①你的实验结论与其他组学生一样吗?如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②食物与牙齿、舌和唾液有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要放在37度的温水中?

④根据1,2、3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证明:馒头消化需要哪些条件? ⑤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

6、课堂评议:

①学生自主性探究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②实验结果和假设与观察是否一致?

③学生在操作中是否有问题?

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哪些知识?

⑤学生在实验中有无改进的设计?

第二部分总结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陶行知也有一首著名的诗:“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姥。”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

在本节实验教学中,我突出了探究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探究思维方式来进行实验,通过反向探求、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方法,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性探究实验。 探究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根据实验要求,自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亦由学生相互进行论讨交流,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指导,不能够束缚学生的主动性。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指导时,重点应放在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要在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前提下,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对有问题的小组作个别指导,以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目标。

四、实验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各种能力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注意到学生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发挥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2、细心观察的能力;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创造性的应用和发挥。

让学生自主性设计实验计划,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们要敢于创新。学

生实验活动不是一种接受性学习,而是一种发现性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创造性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此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性强、动手动脑的教学实验机会也多,如何创设更多更好的实验课,使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会研究并获得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个探究实验设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步骤,并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本节实验探究课的设计,非常适合正处于闲散假期生活刚过而迎来紧张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带着一颗对事物的好奇心,学生既能通过实验活动激发自己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又能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勇于实践等能力。并且本节的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行的实验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留心,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这样可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 教学理念: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形成概念,巩固基础知识,获得基本实验技能有着重要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食物中含有能量,含有营养物质,六大类营养物质的名称和特殊的鉴定方法。知道不同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不同。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科学知识源于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和不偏食、挑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鉴定方法。

难点:1.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一样。

2.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1、设置问题情境

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先做一个“小魔术”,激发学生兴趣。课前用米汤在一张白纸上写上字,待干后没有字迹,再拿到课堂上来。让写生用碘液把此白纸打湿,然后出现了“我爱生物学”几个蓝色大字。学生非常惊奇,为

什么白纸上会有蓝色的字呢?再演示“淀粉遇碘变蓝”这一特性,并告诉学生小魔术的原理。然后通过观看食物图片提出问题:我们常吃的这些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含有维生素?哪些含有蛋白质?哪些含有脂肪、无机盐、水份等。此时,学生热情高涨,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

2、明确实验原理

尝试作出假设要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可先大胆作出假设。猜想某些食物中所含不同的营养物质。教师把几种营养物质的性质一一演示介绍,根据不同性质进行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3、制定探究方案

进行探究实验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与否,就得制定完善的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这是整个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是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和调控者。

4、营造交流氛围,分享探究成果

完成实验后,有的学生急于想把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告诉同学,有的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失误之所在,及本人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及时总结,让各组间相互交流,分享探究的成果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说课稿:《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说课稿:《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稿山东省济南实验初中李少凌诸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下面是我对济南版7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目的不是展示,而是想请诸位专家和老…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例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___,来自______学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例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例“生物的特征”说课案例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例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新街镇中心学校徐媛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徐媛,来自新街中心学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

考初中生物教师面试说课稿万能模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生物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设计构想一教材分析选自于北师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单元第章第节本节内容我安排由课时完...

说课稿(初中生物说课稿)

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第14章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本节是第五单元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二节本章主要是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懂得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各种生物体都要...

初中生物说课模板

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年级册第页第章第节的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地位和作用本...

初中生物说课稿-《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生物说课稿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

人教版初中生物说课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初中生物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教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

20xx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生物说课稿: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易公教育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20xx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生物说课稿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易公教育资料平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

浙江初中生物说课稿:《开花和结果》

官方微信zjjsks浙江初中生物说课稿开花和结果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亲身体验了...

初中生物说课稿:《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说课稿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设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初中生物说课稿(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