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2024.3.19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利霞

单 位:新密市白寨镇刘堂小学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利霞

学情分析:

根据实际教学检测,课堂内是不可能安排学生操作实验,需在课后家里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学生准备过多的学具,排除干扰。课堂以教师细致、详尽的演示为主,为学生课后实验铺垫。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

学习重点

1、理解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学习难点

1、理解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具学具

教具: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

学习资料

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相关照片(见附件)

学习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组照片《凤仙花的一生》。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种子发芽)(教学说明:从一组《凤仙花的一生》的照片切入,自然而亲切由已学的旧知转承到新的知识内容)

2、自由交流

(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涉及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摘要板书。)

3、质疑思考

(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们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稍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随即让个体学生做出判断性回答。(教学说明:1、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2、做出一个判断性的回答,旨在让学生对刚才黑板上所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重新做一次个体的审视、选择。)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说明: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固存、内化、运用,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他们大脑构建起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引水成渠:给个例子,扶一把。

师:有同学说了,绿豆发芽,这些黑板上的条件并不是统统需要。也就是说有些要,有些不要。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板书:实验办法及“?”)(让学生进入无声胜有声的思考境界。)

A计划:在学生思考后,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义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规范实验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一致,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对照组其中某一个条件,我们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

B计划:学生在思考后,一下子还不能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那么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引导的方法。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先就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做个表决吧。(屏幕出示: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学生出现两个阵营。(屏幕出示: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不需要土壤。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判别验证了。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大家给出出主意?(教学说明:以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为切口,使学生思维更趋集中在一个点上,设计对比实验相对容易了许多。其二、选择“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作为例子,是一个不错的切口,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对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认识不一,猜测不同,会出现矛盾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测。而选择“绿豆发芽是否需要阳光或水”让学生讨论容易形成统一的意见,矛盾的冲突不大。)

(预设 生:我们可以把有些绿豆种子放在土里,而有些不放在土里。看看它们能不能发芽。)

师:(评价与追问)一个不错的建议,分成两组实验。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生:绿豆发芽不需要土)。如果没有土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土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生: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

师:(引导完善)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他的实验方法了吗?你们觉得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预设 生:a.两组应该有相同的绿豆种子。 B.两组都应该得到相同的水。 C.两组应该放在相同的地方……若学生没有提及教师可以用假设点拨,例:同学们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我经常给没有土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而不给土壤环境中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这样可以吗?)

师:同学们,你们很注意到实验的公平,根据大家说的,我们来填一填这张实验设计表(屏幕出示:实验计划表):

实验计划表

师: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有哪些呢?

(预设 生:空气 水 相同数量的绿豆 温度 等等)

师:不同的条件呢?

生:土

师:实验的方法是?

生:让一组绿豆种子在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没有土壤。(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打字,屏幕上相应的表格里依次呈现学生所说内容)

最后呈现:实验计划表

2、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在“实验方法”下板书:对比实验)

3、自由流淌:独立设计,放一手。

师:同学们,我们依据这张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最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证实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土壤,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那么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呢?(稍顿)阳光需要吗?水需要吗?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

生:填写实验计划表。

4、分组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填好实验计划表了,我们来分分组,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我们简称“水”组。同时请两到三位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请同组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依次交流“阳光”组、“温度”组,教师补充完善实验计划。)

三、观图了解实验过程

1、自我阅读教材P4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指南。

2、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事项

(1)、每个盒内要有3粒以上的绿豆。

(2)、给盒子标好编号。)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记录单,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预设板书

种子发芽

水 合适的温度 土壤 阳光 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附件:教学相关表格

实验计划表

种子发芽和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班级: 姓名:

《光和影》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利霞

单 位:新密市白寨镇刘堂小学

《光和影》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利霞

一、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学习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学习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五、学习过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 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八、教学后记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利霞

单 位:新密市白寨镇刘堂小学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利霞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到食物链反映了生物间的一种食物联系,并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初步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会写简单的食物链。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动植物贴纸、不同颜色的粉笔、记录纸、课件

[学习过程]

活动一:它们谁吃谁

1、今天上课先带大家去蔷薇花丛看看,在蔷薇花丛我们发现了落叶和蚯蚓(课件),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关系吗?

2、这个时候飞来了一只小鸟(课件),小鸟和蚯蚓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3、现在你能把它们三者的关系连起来说吗?(落叶被蚯蚓吃,蚯蚓被小鸟吃)

4、根据大家所说的,我把它们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出来(课件),箭头朝向谁?(课件)

5、在蔷薇花丛还发现了这些动植物(课件),它们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吗?请仿照刚才谁被谁吃的关系请填写在书本的圆圈内。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条食物链读一读。(小草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小鸟吃)

6、这些动植物是根据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就是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像链子一样环环相扣,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链”。(课件)(板课题:食物链)

7、我们在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食物链是用箭头来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哪里?食物链里至少有多少种动植物?请你观察一下这两条食物链,它们都是从什么开始的?

8、根据食物链的四个特点,请大家判断一下这两条食物链写得对不对。(课件)

9、我们知道动物的食物来自于植物或者动物,那么植物的食物来自于哪里呢?我们把能自

己生产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其他生物的叫做消费者。(课件)那在刚才的蔷薇花丛

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活动二:水田里的食物网

1、刚才我们去了探望蔷薇花丛里的动植物,现在我们再去探望一下水田里的动植物,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水稻、蝗虫、青蛙、蛇、鹰、黄鼠狼、田鼠、猫头鹰(课件)。谁能说出它们的食物链(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画)。

2、水田里的动植物又何止这几种呢,还有以下的这些动植物(课件),请找出这些没有连上线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用箭头在书本47页标出它们的食物链。

3、现在我们在小组交流一下,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上写食物链,比比哪个组写得正确,

写得多。

4、小组写食物链。

5、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上面的组在汇报的时候,下面的同学来作评判。每个组我会发一个黄牌,评判如果发现上面小组的食物链写错了请你们把黄牌举起来,如果后面汇报的小组重复了前面小组的食物链我们也要用黄牌警告,现在就请大家张大眼睛看集中精神听。

6、多条食物链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大网,你能给这个大网给个名字吗?(课件)(板课题)

7、如果在这个食物网里的青蛙灭绝了(拆下青蛙板书),蛇怎么样?蝗虫呢?其他动物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根据学生所说的拆下相应动物板书)?对于食物网你有什么感想呢?

8、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食物链中任意一环消亡都会对大自然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主宰地球的人类应该怎么做呢?

小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知道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希望大家能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好自然界中的动植物。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在本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学习但不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教“食物链”这一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通过看图上有哪些动植物,然后运用食物链的特点:想一想这些动植物间存在着哪些吃与被吃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同桌讨论并共同完成填表,不作统一要求,你能写出几条食物链就写几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兴趣很高,讨论得很热烈,都想比别人写得多。最后将多条食物链串联在一起,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显得很杂乱,很像网状,很自然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在合作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篇:《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把握本学科课程特点,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的原理,使学生乐于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方法梳理:

1、根据实际教学检测,课堂内是不可能安排学生操作实验,需在课后家里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学生准备过多的学具,排除干扰。课堂以教师细致、详尽的演示为主,为学生课后学习铺垫。

2、为尽量防止课后出现许多学生没有落实完成对比实验的观察,而导致下节课的真空,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务必要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比如呈现花生苗成长的相关图片,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

3、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切不可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教学中要经历扶-导-放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明显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培养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具:

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资料:

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相关照片(见附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拍摄的一组照片《一棵绿豆苗的成长过程》。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了解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师板书:种子发芽)

(设计理念:从一组《一棵绿豆苗的成长过程》的照片切入课题,自然而亲切地由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转承到新的知识内容)

2、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联想到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水分,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并摘要板书。)

3、质疑思考。

(教师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们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稍停顿,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随即让个别学生做出判断性回答。

(设计理念:1、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2、做出一个判断性的回答,旨在让学生对刚才黑板上所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重新做一次个体的审视、选择。)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设计理念: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固存、内化、运用,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他们大脑构建起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教师创设好条件,引“生”入套,给他们一个例子,扶他们“一把”。

师:有些同学对老师说了,想让绿豆发芽,其实黑板上的这些条件并不是统统需要,说白一点也就是说,有些要,有些不需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辨别想让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需的,哪些又不是必需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板书:实验办法及“?”,让学生进入无声胜有声的思考境界。)

A计划:在学生思考后,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义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学生规范实验的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一致,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能改变对照组其中的某一个条件,我们的这种实验方法称之为对比实验。

B计划:学生在思考后,一下子还不能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那么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引导的方法。如下所示:

师:同学们,我们先就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做个表决吧。(屏幕出示: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学生出现两个阵营。(屏幕出示: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不需要土壤。)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辨别验证了。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大家给出出主意?

(设计理念:以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为切口,使学生思维更趋集中于一个点上,设计对比实验相对容易了许多。其二、选择“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作为例子,是一个不错的切口,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对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认识不一,猜测不同,会出现矛盾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测,而选择“绿豆发芽是否需要阳光或水”让学生讨论容易形成统一的意见,矛盾的冲突不大。)

生:我们可以把有些绿豆种子放在土里,而有些不放在土里,看看它们能不能发芽。

师:(及时地对该生进行评价与追问)一个不错的建议,分成两组实验。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生:绿豆发芽不需要土)。如果没有土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土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生: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

师:(引导完善)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他的实验方法了吗?你们觉得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a、两组实验应该有相同的绿豆种子。 B、两组实验都应该得到相同的水。 C、两组实验应该放在相同的地方……若学生没有提及这些预设问题,教师可以用假设点拨,例:同学们,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经常给没有土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而不给土壤环境中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这样可以吗?)

师:同学们,你们很注意到实验的公平,根据大家说的,我们来填一填这张实验设计表(屏幕出示:实验计划表):

实验计划表

师: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有哪些呢?

生:空气、水、相同数量的绿豆、温度,等等。

师:不同的条件呢?

生:土。

师:实验的方法是?

生:让一组绿豆种子在有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种在土壤里。(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文字,屏幕上相应的表格里依次呈现学生所说内容)

最后呈现:实验计划表

2、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在“实验方法”下板书:对比实验)

3、教师留给学生充分动手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设计,“露一手”。

师:同学们,我们依据这张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最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证实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土壤,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那么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绿豆发芽必需哪些条件呢?(稍微停顿一下)阳光需要吗?水需要吗?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

生:填写实验计划表。

4、分组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填好实验计划表了,我们来分分组,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研究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这一组我们可以简称为“水”组。同时请两到三位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请同组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依次交流“阳光”组、“温度”组,教师补充完善实验计划。)

三、观图了解实验过程。

1、自我阅读教材P4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指南。

2、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事项(1、每个盒内要有3粒以上的绿豆。2、给盒子标好编号。)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记录单,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以表扬。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阶段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附件:教学相关表格

实验计划表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一课的评价设计上,我采用了让学生根据两组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的不同去填写《实验计划表》的方式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到底怎样,处于何种状态,教师从他们填写的表格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学生只有在充分动手、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张表格。总的来说,我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上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来衡量他们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并以此判断这节课有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教学目标。课堂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从课堂反馈的情况(实验过程及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后的回答问题情况)来看,本节课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

设计特色

这节课一开始,我先以一组《一棵绿豆苗的成长过程》的照片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想到“绿豆要想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这个问题并试着进行自由交流、质疑思考,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的试验,并让他们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引领他们完成预先设置好的表格即《实验计划表》,最后再让他们观察课本上相应的插图进一步熟悉实验的过程,鼓励学生回家继续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本节课开始前,我充分分析了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力求做到“了解学生、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根据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充分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中的不同之处,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此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试着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小学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

水 合适的温度 土壤 阳光 空气

学生记录单设计:

种子发芽和???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班级:?????姓名:?????

更多相关推荐:
种子发芽实验计划与实施

种子发芽实验计划与实施准备与步骤20xx0719202425准备1为了更加容易地收集各种材料要成立一个分配中心2试着去借额外的订书机和剪刀步骤1展开一次关于种子发芽的讨论以便掌握学生们关于这个主题已经知道了什么...

种子发芽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

种子发芽的实验

种子发芽的实验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3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设计 教科版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

种子活力测定综合性实验计划

综合性实验主要农作物种子活力测定实验计划实验安排与分工表实验具体内容实验一幼苗评定试验一实验原理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幼苗生长势来判断种子活力一般情况下活力高的种子发芽快且生长健壮种子发芽后将种子分为发芽和未...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教学设计姓名余代艳班级生科2班学号20xx0510474一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是开篇与旧教材相比...

五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发芽了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0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了这节课我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探究学习为核心适时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四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发芽1教学反思 鄂教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2种子发芽在这一课中学生们开始关注种子发芽的条件大多学生已有种植花草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

种子发芽实验反思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反思本学期的第一节新课与原来最大的不同是现在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作业本说实在的作业本的设计确实很好很适合孩子们使用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对我们老师确是很大的挑战作为专职教师一星期21节...

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案例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王畈小学刘乔一背景种子的发芽试验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学习植物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讨论种子发芽的条...

实验四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四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这个探究实验需要67天时间所以放在课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

IBA浸种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林业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发芽实验班级专业林学11级林学1班IBA浸种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1试验的目的和意义外源激素处理种子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种子活力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IBA溶液处理云南松种子了解IB...

种子发芽实验计划(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