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蛙心实验

时间:2024.3.15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专业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八 在体蛙心实验(实验4-1、实验4-3)

实验4-1 蛙心起搏点、收缩与电兴奋的关系

及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测

[目的要求]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2.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的时相关系。

3.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了解心肌收缩的生理特性。

[基本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将这种有节律的活动记录下来,即为心搏曲线

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与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可以通过心搏曲线记录下来,而心脏的生物电变化可以通过心电图表现出来。同时记录心脏的机械活动与电变化,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

心肌的机能特性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都是有效不应期。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期前)收缩。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期前)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次兴奋才会收缩,因此,在期外(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动物与器材]

蛙两只、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

[实验流程]

暴露动物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观察心搏过程→记录心搏曲线→观察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时相关系

[方法与步骤]

1.暴露动物心脏

取蛙一只,双毁髓(毁髓要彻底)后背位置于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入(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图4-1-1)。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轻轻提起蛙心夹,将心脏倒吊,可以看到心脏背面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图4-1-2)。前、后腔静脉与左、右肝静脉的血液流入静脉窦。

3.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看准窦房沟,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将记录结果填入表4—1—1。

4.记录心搏曲线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按步骤1暴露另一只蛙的心脏,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记录心搏曲线。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动的关系。

5. 观察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时相关系

如图4-1-3所示,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输入第一通道。调节滑轮位置,使心脏不离开体腔且能记录心搏曲线。调节扫描速度与心搏曲线的幅度适中。将引导心电的两个电极夹,分别夹住刺入上下肢皮下的针形电极。接通动物心电输入通道,观察心电信号。如果信号不大,可调节显示器的增益,直到出现明显的心电信号。调节两个通道的扫描速度一致。用比较显示方式,仔细观察心电图的P波与心房收缩波、QRS波群与心室收缩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6. 观察心室肌的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的产生

按照图4-1-4的装置,将刺激电极安放在心室外壁,使之既不影响心搏又能同心室紧密接触。刺激电极与刺激输出端相连。记录正常心搏曲线作为对照。选择能引起心室发生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于心室舒张期调试),分别于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早、中、晚给予单个刺激(注意:刺激前后要有三四个正常心搏曲线作对照,不可连续输出两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有无变化。重复并肯定实验结果。同上法,加大刺激强度,观察心室肌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实验结果]

1.心搏过程的观察

表4—1—1斯氏结扎记录表

说明:将心脏不同部位间进行结扎,可以表现出各自在断绝机能联系后的自动节律性。我们可以看出,节律性:静脉窦> 心房 > 心室。在第二结扎之后,当心室停止收缩后,用镊子轻触心室表面,发现心室收缩。我们分析,这是机械刺激心室肌细胞的结果。

2.记录心搏曲线以及心脏电活动和收缩活动的时相关系

图1 心脏电活动和收缩活动的时相关系

注:途中红色线条为心脏的收缩曲线(心搏曲线),蓝色线条为心脏的心电活动曲线

1)将心搏曲线和蛙心的机械收缩活动联系在一起,可以发现波幅较大的为心室活动曲线,波幅较小的为心房活动曲线;可以看出,在心室舒张没有完全完成的时候,心房开始收缩,导致了两波的部分重叠。

2)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QRS波顶峰时,心室开始收缩,进入心室收缩期;而从图上看到心房开始收缩点与P波顶峰并不是完全重合,这样的原因是心室并未完全舒张,从而与心房的收缩重叠,造成了心房的收缩起始点向后平移。

3.观察心脏的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图表 1 绝对不应期(刺激强度1.5V)

图表 2 刺激心室舒张期

图表 3 刺激心室舒张后期

图表 4 刺激于心房收缩期

图表 5 刺激于心房舒张期

[分析讨论和心得]

图表 6 刺激于心室收缩期(1.5V)

图表 7 刺激于心室收缩期(2V)

注:括号里为刺激强度

心室的不应期覆盖了心室收缩期。在心室收缩期刺激心室,图6的结果符合理论结果;但是,当刺激强度从1.5V提高到2.0V后,在心室收缩阶段刺激心室,出现了心悸,心室连续收缩。推测,可能刺激强度过大,而且在心室收缩后期,心肌细胞膜部分恢复极化。

[思考题]

1.斯氏第一结扎和第二结扎后,房室搏动频率各有何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了什么?

答:在结扎之前,蛙心收缩首先从静脉窦开始,接着心房、心室以此收缩,频率相同。在斯式第一结扎之后,切断了心房和静脉窦之间的机能联系,静脉窦继续有规律地收缩,心房、心室停止在舒张状态。几分钟之后,心房和心室又开始有规律地搏动,心房、心室以相同频率依次收缩,先慢后快,但总达不到静脉窦的节律。再做斯式第二结扎,心房继续搏动,心室在搏动几次后就停止搏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心室可能恢复很慢的搏动。这个实验说明:心脏各部分都有自动节律性,但节律快慢不一,而心脏的起搏点是节律最高的部位,其他部分可收到起搏点自动节律的影响、控制,使整个心脏都按它的节律搏动。各部分的心肌节律性:静脉窦 > 心房 > 心室。

2.观察并分析心搏曲线各波形成的原因。

答:如结果2分析。

3.分析实验结果,P波早于心房收缩波、QRS波群早于心室收缩波说明了什么?

答:心搏曲线是一个记录机械位移的过程,而心电图是一个记录及时电位变化的过程,两者的记录方式不一样。以P波为例,心电图的波峰早于心肌收缩起始点是因为此时心室并未完全舒张,心室的舒张和心房的收缩重叠在一起,造成心搏曲线上心房收缩点向后平移。同样,R波的波峰处,心房的舒张和心室收缩重叠在一起。而从图上看到,P波和R波的提早程度不同,原因是心室的舒张程度要大于心房的舒张程度,因而心室舒张造成的影响更大。

4. 根据学过的理论,说明心脏发生收缩反应之前的生理过程。

答:1)心肌细胞的生物点现象:(1)除极(去极)过程:除极过程又称0期。在适宜的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发生兴奋,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即肌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被消除并呈极化倒转,构成动作电位的升支。除极相很短暂,仅占1-2ms,而且除极幅度很大,为120mV

(2)复极过程:当心室细胞除极达到顶峰之后,立即开始复极,但整个复极过程比较缓慢,包括电位变化曲线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均不相同的三个阶段:

1期复极:在复极初期,仅出现部分复极,膜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故1期又称为快速复极初期,占时约10ms。0期除极和1期复极这两个时期的膜电位的变化速度都很快,记录图形上表现为尖锋状,故在心肌细胞习惯上常把这两部分合称为锋电位。

2期复极:当1期复极膜内电位达到0mV左右之后,复极过程就变得非常缓慢,膜内电位基本上停滞于0mV左右,细胞膜两侧呈等电位状态,记录图形比较平坦,故复极2期又称为坪或平台期,持续约100-150ms,是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心室肌细胞以及其它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区别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的主要特征。

3期复极;2期复极过程中,随着时间的进展,膜内电位以较慢的速度由0mV逐渐下降,延续为3期复极,2期和3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3期,细胞膜复极速度加快,膜内电位由0mV左右较快地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故3期又称为快速复极末期,占时约100-150ms 。

4期:4期是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后的时期。在心室肌细胞或其它非自律细胞,4期内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因此,4期又可称为静息期。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兴奋通过心房肌传播到整个右心房和左心房,尤其是沿着心房肌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迅速传到房室交界区,经房室束和左、右束支传到浦肯野纤维网,引起心室肌兴奋,再直接通过心室肌将兴奋由内膜侧向外膜侧心室肌扩布,引起整个心室兴奋。

5. 实验结果同骨骼肌比较,表明心肌的什么特性?特性有何生理意义?

答:心肌区别与骨骼肌有以下三大特性:

1)最明显的特征是心肌收缩的自动节律性。心脏各部分都有自动节律性,不过节律不同,在正常情况下随戒律最高的起搏点搏动。意义: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有一种细胞位于特殊传导系统的结区,既不具有收缩功能,也没有自律性,只保留了很低的传导性,是传导系统中的非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是心脏内发生兴奋和传播兴奋的组织,起着控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

2)心肌在功能上是一种合胞体。意义:心肌细胞膜的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不但可以沿整个细胞膜传播,并且可以通过闰盘传递到另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整块心肌的兴奋和收缩。

3)心脏的不应期很长。意义:心脏作为一个泵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需要交替地舒张与收缩。长不应期能防止心脏像骨骼肌一样在连续刺激下产生强制收缩,心脏有血液回心充盈的时期,这样才可能实现其泵血功能。

6. 本实验不能用连续刺激,为什么?于心室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早、中、晚分别给予刺激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1)心脏的绝对不应期长,期间的连续刺激不会对心肌活动造成影响;另外,连续刺激会造成心悸等心脏状态下降。2)与心室收缩或舒张的早中晚分别给以刺激,是根据心肌生物电现象和其生理特征设计实验的。


第二篇: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目的原理 观察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重要作用,了解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激素、神经递质对心脏活动的调节意义。

实验对象与用品 大蛙或蟾蜍。斯氏蛙心套管、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长滴管、铁支架等(试剂见实验项目)。

方法步骤

(一)实验准备操作

对蛙行双刺毁,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铁剪刀剪去胸壁,再用眼科剪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识别心脏动脉球、静脉窦(背面)等结构(图17-1A、B、C)。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尖部,蛙心夹用线固定在蛙板上,松紧以动脉、心房、心室拉直呈水平位为合适。于主动脉分支下预埋一条棉线做一虚结备用。把主动脉左支上端结扎,在近动脉球处剪一向心斜切口(注意要剪破血管内膜,每次心缩时有血自切口涌出,但不要把血管剪断。剪口位置视套管尖端长度与心脏大小而定),左手用眼科镊提起切口缘,右手将注有任氏液的斯氏套管插入动脉干内,然后走手持左侧血管分支上的结扎线向外拉,右手将蛙心套管送入动脉球;把蛙心夹上的连线从固定物上取下,提起心尖,使心室与动脉球约呈100°-200°的钝角,然后当心室缩紧时把套管平直往心室方向推进。当感觉套管进入心室后再把心尖放平,随即将套管稍向心室推进,调整合适位置,可见套管内液面随心跳而升降。即将已作虚结之丝线把血管和套管固定起来,余线则扎于套管的玻璃小钩上,以免心脏滑脱。提起套管,剪断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和组织(注意勿损伤静脉窦及两心房),摘出心脏。用任氏液洗去心内外的余血后,注入新鲜任氏液备用。可在套管的下1/3处结一线作为标志,每次换任氏液时使液面与此线相平。

接好二道生理仪和机械-电换能器(图17-2)选用适当参数,待记录。

(二)实验项目

1.描记正常心跳曲线并分析其疏密、规律性、幅度、顶点及基线的含义。

2.温度的影响:把套管内换成4℃任氏液,同时作好标记,观察曲线变化,待效应明显后,即换入室温任氏液。待曲线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项目。以下均如此。换入40℃的任氏液,如上观察。本项也可改以冰块、40℃热水接触静脉窦,效果更明显。

3.离子的影响:套管内全部换入0.65%NaCl;任氏液中加入1-2滴1%CaCl2混匀;加1-2滴1%KCl于新换的任氏液中,混匀。观察各自的效应。

4.酸碱的影响:加2.5%NaHCO31滴,混匀;加3%乳酸1滴,待效应明显后,再加1滴2.5%NaHCO3,观察曲线的变化。

5.递质的作用:加0.01%肾上腺素1-2滴,混匀;加0.01%乙酰胆碱1滴,混匀。

要求与思考题

1.保证记录连续,及时在曲线上加以注释,分析各现象产生分原因。

2.分析有的蛙心标本套管内液面升降不明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实验过程中套管内液面为什么每次都应保持一定的高度?

4.高Ca2+任氏液与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脏活动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注意事项

1.制备标本时,应按指导试探着插管,尽量避免损伤心脏(包括静脉窦)。

2.勿混用滴加试剂的试管;加试剂应由少到多,作用不明显再补加;加后立即用滴管搅匀,使之迅速发挥作用;出现明显效应后,应立即吸出全部灌流液,并以新鲜任氏液换洗,直至恢复正常。

3.随时滴加任氏液于心脏表面,使之保持湿润状态。

4.固定换能器时应稍向下倾斜,以免自心脏滴下的水流入换能器内造成短路。

组织建议 本次操作难度大,必要时可由教师先示范一只,学生分10组操作,然后从中选2-3个由教师示教各实验项目,以保证动手机会和实验效果。还可演示一下在体心搏曲线描记,并比较分析之。

更多相关推荐: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专业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学习离体器官蛙心灌流的方法2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二实验原理蛙心的灌流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之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生理学实验20xx1209实验名称蛙类离体心脏灌流课程名称指导教师实验人学院实验时间生理学实验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叶永锋08344031海洋学院1生理学实验20xx1209一目的要求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2了解...

②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20xx级临七3班廖梦宇20xx021320一12二12实验目的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实验方法观察NaKCa三种离子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准备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BL420生物信号...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的方法2观察细胞外液钾离子钙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保持其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则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和舒张并可...

蛙的心脏离体标本制作及观察实验报告

蛙的心脏离体标本制作及观察实验报告实验动物牛蛙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蛙板蛙钉探针培养皿任氏液实验步骤与方法1破坏脑脊髓部位枕骨大孔如果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按上述方法再进行捣毁2...

动物生理学-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1正常心搏曲线2滴加065NaCl溶液3滴加2CaCl2溶液2滴4滴加1KCl溶液5滴加001Adr溶液6滴加001Ach溶液7加2滴001阿托品和001Ach二分析与讨论1正常心搏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报告

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目的1学习离体心脏灌流法2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静脉窦能自动产生一定节律的兴奋是蛙心的正常起博点在适宜的环境中失去神经支配的离体蛙心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可产生规...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amp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原理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原理veronica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必须在适宜的理化环境中进行一旦适宜的环境被破坏例如酸碱度及离子浓度的急剧改变等心脏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在整体内心脏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其...

动生实验报告——实验九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号专业课程名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蛙心灌流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月日实验指导老师1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和蛙类心脏的描记方法2熟悉蛙心的结构...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离体小肠平滑肌肌的生理特性实验结果实验讨论1我们可以看到小肠从17转移到38的台氏液中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增加产生上述的主要原因是小肠肠管的台氏液温度以3840为宜低于或高于这个...

【实验报告】离子和体液对离题蛙类心脏的影响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离子和体液对离题蛙类心脏的影响实验人同组人实验目的学习离体蛙心的灌流方法观察钠钙钾等离子异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心得安等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心脏具有自动节律性离体心脏用理化性质...

离体蛙心实验报告(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