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4.13

课程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教育目标之一。本文讨论如何利用课程设计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

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的人才为己任。我院是机电类高职学院,广大教师始终将“三创”精神贯穿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的各环节。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下面是我们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环节,注重对青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

一、课程设计模式传统与现代并行

实际教学中,将减速器设计分散于整个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以往集中时间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改为部分分散然后集中的教学方法,将齿轮变速箱设计的大部分内容融于课程教学中,比如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轴的设计、轴毂连接等等,在教学内容结束时进行相关设计,并及时了解完成情况,化整为零进行模仿性设计训练;然后化零为整,在集中设计的第一周,部分学生便能完成“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基本设计要求,从而进行创新性的高层次设计。

这部分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的学生,在集中设计的第二周接受创造性设计能力的培养。我们以专业、行业相关的科研方向为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兼顾基础性、创新性,设计工作量虽不大,但思维创新的空间很大,留给学生创造的余地。比如学生利用模型室进行机构组合,教师给以机构组合原理指导,提供一设计思想,提示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注意事项,把能动性留给学生。

结合参加大专院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基础——机构设计”比赛,平时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模型室拆装减速器、组合机构,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还启发大家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孕育新的机构。

二、课程设计采用现代电脑技术

第一层:CAD绘图。C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S(计算机辅助造型)、CAT(计算机辅助试验),计算机在设计、生产、试验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机械、模具专业的学生大一须通过CAD中级,并在这些专业开设VB二课,因此,课程设计减速器装配图要求通过“VB”设计、利用CAD完成。

第二层:SolidWorks、UG虚拟机构运动。机械、模具专业的学生,UG是专业必修课;SolidWorks和Pro/E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二课;因此,这一层次主要针对有三维绘图软件使用基础的学生。利用三维绘图软件完成齿轮、轴、箱体、端盖等所有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确认零件设计结果后,进入装配设计环境完成减速器装配,进而进行机构运动模拟和干涉检验。

在SolidWorks20xx等软件的物理模拟功能中,不仅可以做机构的运动分析,模拟机构运行过程,还可同时将运动过程演示给观众。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不仅展现了他们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方法的能力,适应了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同时这种创新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对后来人是莫大激励。

第三层:CATIA虚拟装配。“虚拟装配”(Virtual Assembly)是产品数字化定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设计过程、过程控制和装配仿真三部分,在虚拟技术领域和仿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

由法国达索(Dassault Systemes)公司推出的CATIA,是世界上主流的CAD/CAE/CAM 一体化软件,CATIA曲面造型独一无二,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造船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我院面向汽车、模具、数控专业的学生开设了CATIA二课,有学生尝试使用CATIA绘图及装配新功能,创建部件、约束,使用Move、Space Analysis、Constraint Creation工具条等,完成齿轮、轴、箱体、端盖等所有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确认零件设计结果后,进入装配设计环境完成减速器装配,能真实地模拟产品三维装配过程,并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控制产品的三维真实模拟装配过程,以检验产品的可装配性这种仿真过程也是一种分析过程。

采用现代设计手段的学生获得良以上的分值,以期鼓励。课程设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创新培养的具体体现。


第二篇:从英语课堂实践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英语课堂实践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实例探讨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

[关键词]创新力 任务型教学 激励 教师角色 学习自主性

长期以来,“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局面一直困扰着英语教育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费力不讨好”,满堂给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和解释翻译,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或记笔记。学习一门语言但从来不知道它该怎样表达出来,也不知道怎样用这门语言去进行交流,长久,学生便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对英语的要求已逐渐回归到语言本身的功能,即沟通、表达、交流。

一、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交际语言,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英语教育学生几乎没有自主练习,自主思考的机会,由于过于强调语法,学生长期沉浸在“题海”中,但到了最后才发现自己完全迷失了学习英语的方向,这其中也有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考试考察的不是学生的应用能力,仅是书本知识和语法,所以教学也只能围绕考试“转”。而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了,发现自己除能记得一些单词,很多可能都是只知其意,而不知其应该如何使用的,也因为此,被排斥在英语“有声世界”外,失去很多宝贵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不断地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让其在被启发中,自发地去投入,去摸索,真正体会英语作为一个交流工具的实际意义。

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实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实践的困难,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还仍然遵循传统的“上对下,被管,被灌”的方式,那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失衡”的高压教学下很难得到激发和释放,而教师能否突破成规,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上做出变革,为学生创造一个趣味,宽松的环境,让其从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便成了关键。

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教学要求

首先,要在教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上对下”的局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互动学习。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课堂教学在一个个任务的指引下,对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引。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单纯的传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导演和评判,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提出较理想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有的课堂活动难度可能过大,学生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样反而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有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如果太难,大部分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准备,太易也达不到练习的效果。教师的评判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教师要一个客观的视角看待学生的付出,以鼓励为主,兼顾问题和需改进方面的提出。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又知道弱点和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还要巧妙地把握时间和课堂气氛,以便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

最后,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将英语游戏,接龙等引入课堂,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

三、 具体教学设计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教师设计不同任务,以色扮演,短剧创作与表演,话题性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任务准备。如在NOBEL PRIZE这一单元,教师考虑到这个话题相对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学生未必对这个话题

有兴趣,或相对专业的知识对学生表达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此单元课文讲述的是爱因斯坦小时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及其成功的关键,教师由NOBEL PRIZE和这个故事得到启发,能否让学生以对话形式谈谈成功与失败,由此形成了最终的教学设计:学生两人一组,自行编写对话,主要围绕成功的要素,失败以后如何等内容,以亲身经历的故事,和你的PARTNER谈谈,并制作海报,把你认为成功的要素列出,对内容的表达和海报的表现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将成功的几要素形象化成树的分支或不同的门,并用鲜活的绘画表现出来,在讲解中,分角色对主题进行交流,教师这时作为观众和评判,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舞台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是不断被激发出来的,教师应该把握对学生评价的尺度,既对学生的付出予以肯定,提出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要客观地指出他们实施中的缺点,让他们清楚今后自己需改进的方向。同时,话题性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就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归纳和提炼,提出适合于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话题,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愿观点阐述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实践书本知识向实际交流的转化。

在教学中,也出现一些基础较差学生缺乏信心和学习自主性难以被激发的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还应多鼓励,并适当“推”他们起来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及良好的学习风气对这些较自卑和基础相对差的学生也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

1.民主教学原则。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2.激励原则。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对后进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3.主体参于原则。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很大程度上被掩盖,学习为何而学,学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等问题鲜有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这样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长期的照本宣科,“供需”两方信息失衡。而在创新思路引导下的“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改变,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但又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又是一个导演、评委,更像一个拥有丰富经历和学识的大朋友,师生不再是僵硬

的命令式关系,学生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学习更主动,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能在这种互动中得到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更适应教学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学习动机内化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活动将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久之,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内部学习动机, 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云.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J].中学教育(创新教育专辑),20xx(8)

[2]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J].北京教育,20xx(5)

[3]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xx(3

[4]邵永真.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特点[S].外语界,1999(4)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预算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工程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工程造价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工程领域最为重要的管理环…

c++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总结经过一个学期对《C++程序设计》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到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这些知识都为我的课程实践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为期近两周的C++课程设计中,我体会颇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本学期顺利完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100名同学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总体来看学生的工艺计算、过程设计及绘图等专业能力得到了真正有效的提高,可以较好地把理论学习中的分散知识点和实际生产操作…

PLC自动门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PLC自动门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过此次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本人实在是获益不浅!C语言是上个学期开的课程所以这个学期并没怎么看过当要开始设计的时候还真不知从哪下手!结果第一次的上机我傻坐着不知道该做什么后来就写了几…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尝试编写一些有难度的程序。在为期两周的时间中,同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平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是完全不同的,所经受的考验是平时所无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练习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单选题第1题(3.0)分下列以研究性为主的探究活动的实施程序哪个是正确的√A、产生问题-确定主题-组建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总结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思B、产生问题--组建小组-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20xx年《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选题

20xx年《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选题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IT行业市场情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2、某工业企业生产业务处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3、某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4、某工业企业设备管…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我在自己的努力下,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把整个系统完成了,实现了预定的功能,以前的SQL语言没学…

特种设备课程设计

锅炉安全阀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汪亮104225612110安全工程)摘要分析了安全阀在锅炉应用中出现阀门漏泄、阀体结合面渗漏、冲量安全阀动作后主安全阀不动作、冲量安全阀回座后冲量延迟回座时间过长以及安全阀的回座压…

毕业论文、课程设计报告格式样本

合肥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导师黄慧成绩20xx年12月1日拔河游戏机的设计实现摘要xxxxxxx关键词xxxxxxxxxxxx目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前言例文

前言1设计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理论能力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学习机械专业来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机械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姓名学号专业完成日期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前言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带式输送机用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已知运输带输送拉力F2KN带速V20ms传动滚筒...

课程设计(5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