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总结 钢结构

时间:2024.3.31

建筑工程系阶段性实践成果

毕业实践总结

姓 名:

专 业:钢结构建造技术

班 级:

学 号:

学校指导教师:

工地指导师傅:

二○##年一月


第1章 工程概况... 2

1.1 实践者概况... 2

1.2 工程建设概况... 3

1.3建设工程地点特征... 3

1.4建筑设计概况... 3

1.5结构设计概况... 3

1.6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4

第2章 实践的工作和内容... 4

第3章 实践总结... 6

3.1 取得的成绩………………………………………………………………………………6

3.2 问题与不足... 6

3.3 认识与收获... 7


第1章 工程概况

1.1 实践者概况

1.2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地上十四层;地下部分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地上部分为钢框架支。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1.3 建设工程地点特征

1.4 建筑设计概况

本工程总面积10460?,仅地上部分。本工程建筑物地上三层大开间办公裙房,主楼为14层办公,地下一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物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防水层设在迎水面。地下室变形缝、施工缝、预留连接口、穿墙管等部位为地下室防水工程薄弱环节必须按规定要求处理,精心施工,保证质量。地下工程防水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1.5 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系数1.0,抗震设防烈度6度。本工程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除标高以m为单位外,其余均以mm为单位。设计室内地面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000 。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及抗震缝内的施工垃圾应全部清除干净,充分保证设计所要求的缝宽上下贯通。

1.6 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

第2章 实践的工作和内容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以及安装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了实践操作。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

第一部分 加工制作

加工制作是钢结构工程由图纸变为实物的第一步,所以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安装的顺利与否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了解它对我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 放样

(二) 切割

钢材下料常用气割、机切和锯切等方法,其中气割的质量最不稳定。所以在进行气割时一定要要由有工作经验的工人师傅来操作或在旁边指导。

(三) 钻孔

(四) 剖口

对于需要对接焊接的构件,一般需要进行剖口。

1. 对于板材,可是用铣边机。铣边机对钢板焊前的坡口边、斜边、直边、U形边缘,可一次铣削成型。工作效率高,能耗少,操作方便。

2. 对于钢管,可直接用车床进行剖口。一些口径较小的管子甚至可以直接用车床进行割削。

3. 对于其它一些形状复杂的构件一般用气割机进行剖口。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率高,能满足开V形、X形坡口大的要求。但在切割后一定要注意清理干净氧化铁残渣。

(五) 焊接

焊接是钢结构加工制作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

(1)埋弧自动焊适用于较长焊缝,如焊接H型钢;它的焊接质量稳定,利于自动化生产;但是它需要专门的生产线,设备占地面积大,不利于搬运。(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主要用在重要构件拼装上,它的优点是焊接质量较稳定,效率高,连续性好,是我们厂车间最常用的焊接方式。(3)手工电弧焊效率较低,质量稳定性随操作者波动较大。但是它有携带方便的特点,是工地现场最常用的焊接方法。

由于焊接是通过高温将金属融化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冷却。这使得焊接部位难免出现一些缺陷。如气孔、夹渣、咬边、焊瘤等。这些缺陷会直接影响到焊缝的受力性能。咬防治这些缺陷,就必须严格按照焊接操作规程来操作,焊工要有上岗证。

焊缝的检测方法是根据焊缝等级来确定的。钢结构的焊缝等级分为三级。三级是最低一级,通常只需要用肉眼观察外表就行了;一、二级则需要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比率分别为100%和20%。

(六) 矫正

当构件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后,会出现弯曲、凹凸不平等现象,这是就要对构件进行矫正。

矫正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矫正、火焰矫正、手工矫正等。

1. 机械矫正适用于批量较大、形状比较一致的钢材和构件的矫正。如焊接H型钢。

2. 火焰矫正较为灵活,对于变形较大的构件也能处理。但是对于火焰的温度、加热的方法等不容易准确掌握,因而质量没有机械矫正稳定。

3. 手工矫正具有灵活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准确度差。只能适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构件。

(七) 表面处理

这是钢结构构件出厂前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有除锈和喷漆组成。其中除锈这道工序的先后由于加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网架的杆子是在其它加工完成之后再由抛丸机来除锈;而格构式柱则由于体积的原因必须在一开始就要进行抛丸除锈。

第二部分 钢结构的安装

钢结构的安装是把运到现场的各种构件用电焊、高强螺栓、普通螺栓等方法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第3章 实践总结

3.1 取得的成绩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理论是为实践做的准备,而实践就是真正让你学到东西的地方。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3.2 问题与不足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半个多月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2、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3、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4、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5、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还有一些安全问题,如工人们可能是太熟悉他们的工作了,也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就不注重那些器械操作规程,认为怎么好用就怎么用。他们在砌砖的时候,随意搭设脚手架,而且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扣件,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扣件扣紧了钢管才不会乱滚,人站上去才会安全。安全兜网也没有按照规定架设,灰土石块掉下来砸到下面的人就不说了,如果是人掉下来,他的生命安全还能得到保证吗?我们还看到有人用塔吊将钢管或者圆原木运送到楼上,结果被监工骂了而且扣了工钱。是的,如果不小心,材料滚动下来,砸伤了人,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为了生命安全,企业的负责人应该为他们买保险,应该给他们上安全教育课。

3.3 认识与收获

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半个多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半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半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比如说加工制作,加工制作是钢结构工程由图纸变为实物的第一步,所以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安装的顺利与否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了解它对我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放样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核对图纸的安装尺寸和孔距,以1:1的大样放出节点,核对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弯曲、铣、刨、钻孔等加工的依据。放样时要注意考虑加工余量。焊接构件要求按工艺要求放出焊接收缩量。不同规格、不同牌号的零件应分别号料,同一种材料按照“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划线。

砖孔的加工在钢结构制作过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在网架的球加工过程中,钻孔占了整个工序的大部分。钻孔的加工方法可分为划线钻孔和数控钻孔。钻孔的设备有悬臂式钻床、立式钻床和数控钻床。网架的球加工主要使用立式钻床。球加工的过程是先在球上切削一个面,切削厚度由螺栓直径决定。以48mm为界,48mm以下为5mm,以上为8mm。再在这个面上钻孔,以这个孔为基准面确定加工其他孔。

又比如钢结构的安装:我参与工程的安装难度在于要把九根在地上拼接好的长四十多米的钢柱吊起并准确挂到四十米高的悬挑钢梁上。由于工程地处海宁市较为发达的经编园区,四周仅有宽六七米的很狭小的一块空地可被使用。而汽吊的展开宽度就有三四米;且当时施工时正处冬季,白天短,夜晚长,工期又紧。但是由于动工前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施工组织得周密,使得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如期完工。

由于钢柱是由两根直圆钢管和一根圆弧钢管组成的格构式柱,每根重达7.7吨,重心有偏移,且钢柱长度较长。为了能使钢柱准确而平稳得吊装到指定位置,我们采用了两点递送法。准备了两台汽吊,以一台七十吨的汽吊为主吊,另以一台二十吨的汽吊为副吊。吊点分别为柱长的1/3处。主机在上,承受钢柱的主要荷载。副机在下,配合主机起钩,随主机的起吊,副机行走或旋转,将钢柱脚递送到柱基础附近后,副机摘掉钩子卸载,最后由主机和3吨铁葫芦将柱子安装就位。在这样一次安装过程中,协调指挥相当重要。要同时指挥协调两台吊车、40米高处悬挑梁上和底下柱脚处的安装人员。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将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但现场的施工人员很好地协调指挥全过程。这令我大开眼界。

除了钢柱外,天幕的鱼腹钢梁的安装也是一个难点。由于造型的需要,鱼腹钢梁有一半是没有肋板的,而梁因为考虑到热胀冷缩必须设计成一端简支一端滑动的简支梁,且梁的两端有一定的高差,这就造成了在安装后出现了沉降

不均匀的现象,使得后装上的檩条高低不平。这些直接影响了后续玻璃的安装。最后我们想了个办法,用千斤顶从低位的滑动支座处将沉降过大的钢梁顶

上去的办法将梁矫正。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2、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3、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4、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5、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还有一些安全问题,如工人们可能是太熟悉他们的工作了,也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就不注重那些器械操作规程,认为怎么好用就怎么用。他们在砌砖的时候,随意搭设脚手架,而且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扣件,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扣件扣紧了钢管才不会乱滚,人站上去才会安全。安全兜网也没有按照规定架设,灰土石块掉下来砸到下面的人就不说了,如果是人掉下来,他的生命安全还能得到保证吗?我们还看到有人用塔吊将钢管或者圆原木运送到楼上,结果被监工骂了而且扣了工钱。是的,如果不小心,材料滚动下来,砸伤了人,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为了生命安全,企业的负责人应该为他们买保险,应该给他们上安全教育课。


第二篇:钢结构检查整改总结


2、焊条用错

Q235钢同Q345钢连接,错误地采用E50系列。这种情况在设计无要求时常会产生。常人的习惯性思维是,高强与低强钢材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适合高强钢的焊条或焊剂,事实恰恰相反,不同钢材之间的焊接,从连接的韧性和经济方面考虑,应选用适合低材质的焊条、焊剂,只要能保证最终的焊缝强度同母材强度等强即行。通常,对于Q235钢来说,焊条应选用E43系列,对于Q345钢,应选用E50系列。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用错焊条相当于用错钢材,所以,对焊条的选用,必须慎重。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筑类 2010-05-26 16:15:53 阅读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过去几年在开发区钢结构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现不少钢结构施工、监理单位对现场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存在诸多盲点,甚至是理解误区,进而导致实际质量控制要求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部分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笔者通过整理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并向有关钢结构设计及施工资深人士请教,将监督中发现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汇总整理,以期厘清问题,找到应对措施,并结合个人理解对

有关问题作出必要说明,希望能够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提高,切实改进区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一、对目前现行的钢结构规范标准及适用范围了解不完整

相当多钢结构一线施工及监理人员,对钢结构相关的规范了解甚少,部分现场监理人员经常对规范内容及要求一问三不知;此外,对钢

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资料也不甚熟悉,过程控制资料不知如何收集、整理、完善。

1、目前主要规范标准情况

目前我国钢结构类规范及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设计及施工验收两大类,结合目前开发区内钢结构工程主要结构形式,涉及的主要规范如下:

1)设计类

主要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2:2002、《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等。

需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单层工业建筑中较多采用门式刚架这一轻型钢结构类型,设计中较多依据CECS102:2002相关要求,该规程的

适用范围为:

适用于主要承重结构为单跨或多跨实腹门式刚架、具有轻型屋盖和轻型外墙、无桥式吊车或仅有起重量不大于20t的中、轻级工作制桥

式吊车或3t?悬挂式起重机的单层房屋钢结构。

对于那些仅仅采用轻钢屋盖或是多层的结构体系,是不适用该规范的,不能胡乱套用。

此外,轻钢以外的钢结构范围很广,可以包含各种钢结构,且不管荷载大小,甚至包括轻型钢结构的许多内容,相应的设计标准主要依

据GB50017-2003(网架需依据网架设计规范)。

2)验收类

主要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10-1999、《钢网架焊接球节点》JG11-1999、《钢网架检验与验收标准》JG12-199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验收规程》

JGJ82-91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等。

各类钢结构的质量验收均需依据GB50205-2001执行;对于网架结构,可以在GB50205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规范及标准相关内容。特别是JGJ78-91,目前仍处有效中,其与GB50205的关系可以认为国标GB50205为母规,是最低要求,而JGJ78-91则更侧重于网架工

程。

2、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整理

不少钢结构施工单位对施工资料管理很混乱,自己随意自作验收表格,各家模式迥异,没有固定格式,不便于工程资料的整理、审查和保存。参建单位应严格对照江苏省建设厅印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中“GJ:钢结构工程部分”内容及要求进行施工资料整理。

二、施工图审查方面存在问题

1、施工图审查意见未能有效落实

现场施工用图原则上应该是经过审查合格且经审查机构盖章确认的图纸,但由于盖章确认图纸一般数量不多,且部分设计单位对审查意见回复采用单独出设计变更配合原图模式,因此如施工现场采用未盖章确认的设计图纸施工,就可能产生图审内容未被涵盖在内、图纸使用不当的问题。此外,很多建设单位对图审意见不重视,审查文件不及时下发给施工、监理等单位,导致部分工程现场施工、监理等人员在完全不清楚图纸审查内容情况下按照不正确图纸开展工作。区内就曾出现某厂房制作好的屋盖钢梁截面尺寸比审查通过图纸要求

尺寸小的情况,事后查明原因就是因为钢构施工单位没有使用图审机构盖章确认的图纸且业主没有下发图纸审查意见而造成。 对于此类问题,我们监督机构几年前就要求在工程申报监督时提供审查意见复印件,因此需要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采取措施加强对这

方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审查内容切实落实到施工过程中。

2、审查合格的图纸被“优化”后未重新送审

在一些大型钢结构工程中,业主单位为降低成本、钢构施工单位为压低报价进而中标,经常存在所谓“优化”现象:即由钢构施工单位对审查合格的图纸结构设计进行修改,降低用钢量,然后按修改后的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及安装。由于此类“优化”可能导致结构原有安全储备大

大降低,因此为确保结构安全,对经“优化”的结构设计图纸,必须重新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钢结构工程所用的原材料与设计或规范不符

1、钢材用错

钢构用钢材主要有碳素结构钢Q235钢,低合金钢16Mn钢(Q345钢)、15MnV钢等,其中Q235钢共分A、B、C、D四个等级。很多工程设计常采用Q235B钢,该种钢保证了常温下的冲击韧性要求,适用于包括有吊车梁的钢结构厂房,但在实际工程质量检查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工程参建单位只简单地认为是Q235钢就行了,所以常有采用不符设计要求的Q235A钢的情况,实际上该钢号只保证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冷弯性能,不保证冲击韧性,而且因含碳量高而可焊性较差,而对于吊车梁等承受动载的构件,必须保证钢

材具有冲击韧性。另外,若设计单位仅在设计图上标明Q235钢,而未注明等级,则在图纸会审时必须明确。

2、焊条用错

Q235钢同Q345钢连接,错误地采用E50系列。这种情况在设计无要求时常会产生。常人的习惯性思维是,高强与低强钢材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适合高强钢的焊条或焊剂,事实恰恰相反,不同钢材之间的焊接,从连接的韧性和经济方面考虑,应选用适合低材质的焊条、焊剂,只要能保证最终的焊缝强度同母材强度等强即行。通常,对于Q235钢来说,焊条应选用E43系列,对于Q345钢,应选用E50

系列。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用错焊条相当于用错钢材,所以,对焊条的选用,必须慎重。

四、柱脚处理存在缺陷

柱脚部位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预埋螺栓定位不准、柱脚板随意扩孔、抗剪键缺漏(或者混凝土短柱未留设抗剪键槽)以及柱脚板下间隙

不能有效填充等问题。

1、预埋螺栓定位不准

预埋螺栓的定位不准,常造成诸如柱脚板需扩孔等后续问题。

一般常用的临时安装固定方法如下图:预埋螺栓的位置是依附于模板的。

造成预埋螺栓偏位的原因,主要有:1、测量误差,每一次的测量误差、前后两次的测量误差,这一点很小,也就是一两个毫米以内,是可以容忍的。2、浇筑中的移位,浇筑过程中现在都是采用的机械化,混凝土流速大,流量更大,对模板的冲击力大;还有混凝土在模板四周分布不均匀,模板各边受力差别大,这些都会引起模板的变形和移位,从而造成螺栓的整体移位,螺栓的倾斜,这一偏差大,常以

厘米计,往往造成柱子难以到达准确的位置。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加强过程控制来减少偏差。

2、预埋螺栓直径与柱底板螺栓孔的配合问题

通过综合比较《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01SG519)、图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02SG518)、《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以及图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04SG518)中螺栓与柱底板孔的配合要求,可以看出一般要求为:柱底板螺栓孔应该比螺栓直

径大15-30mm之间,采用这样的设计,大部分柱都可以安装到位,不需工地扩孔。

由于不少设计人员对钢结构本身的认识不足,以及对设计软件的依赖,造成许多工程的操作困难。实际上很多工程的设计图,设计人员搞不清楚,而按照软件生成的图纸,直接采用,这样柱底板螺栓孔只比螺栓直径大5mm。对预埋螺栓的偏位,即使是整体偏位,柱子可

以很好地放入预埋螺栓,也要将柱子底板做适当的扩孔,使其与轴线的相对位置满足必要的精度。

3、预埋螺栓标高上偏差

螺栓标高上的偏差,这种成因与平面位置偏差成因相同。有的工程,土建施工单位为防止混凝土超高,施工时故意将混凝土做低,这样使预埋螺栓外露过长(GB50205中地脚螺栓外露长度允许偏差为(0,+30mm)),当采用下螺母调整柱的标高时,预埋螺栓承受着柱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推力,预埋螺栓成为悬臂的压弯构件,这种荷载可能使细长预埋螺栓失稳而破坏,这也是造成许多钢结构工程在安

装过程中倒塌的直接原因。像这种情况就不能单独用下螺母来调整柱子的高度,下面一定要加垫板支承。

一般说,柱底板标高找平找正方法有两种:安装垫板法和座浆垫板法。安装垫板法中垫板应设置在靠近地脚螺栓的柱脚底板加劲肋或柱肢下,每根地脚螺栓则应设1~2组垫板,每组垫板不得多于5块。另外须注意垫板与基础面和柱底面接触应平整、紧密;二次浇灌砼前

垫板间应焊接固定。但垫铁加工成本高,调整时费时费力,工效低,特别是在大批量的安装施工中,此缺点更为明显。

此外,GB50205-2001中还提到座浆垫板法(图1、2、3)。座浆垫板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高、费用低的特点,因此,在很多施工中采用座浆垫板法进行调整找平。由于国标GB50205中,对座浆垫板法仅有技术要求,无施工方法的说明和规定,对于这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许多单位因不知如何施工,而放弃了这一种施工方法。此外由于座浆垫板顶标高即柱底板或设备底座的标高,顶面标高控制要求相对较高(规范允许偏差为-3.0mm,0)。目前昆山地区较少采用这一方法,主要原因还是施工工艺控制

不到位所致。

座浆垫板法示意图

预埋螺栓一般应采用双螺母防松(CECS102:2002中有明确规定)。若由于标高问题,只能安装一个螺母时,螺母应与其下面的压板

焊牢,压板与柱底板焊牢。垫板上的孔径一般为螺栓直径+2mm,厚度为螺栓直径的40-50%,大小通常为孔径的3倍。

4、抗剪键或抗剪槽遗漏

工程监督中经常发现遗漏留设抗剪键或抗剪槽。柱脚锚栓按承受拉力设计,计算时不考虑锚栓承受水平力。若未设置抗剪件,所有由侧

向风荷载、水平地震荷载、吊车水平荷载等产生的柱底剪力,几乎都由柱脚锚栓承担,从而破坏柱脚锚栓。

对于这类的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需要加强责任心,严格对照图纸施工,并强化过程检查。

5、柱脚间隙二次填充

柱脚底板与砼柱顶间空隙一般设计要求50mm,而实际施工中有时过小,使得灌浆料难以填入或填实。此外,一般此处二次灌料均要求比柱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由于二次灌料强度高、用量少,实际配合比、强度等现场均无法很好控制,常导致二次灌入料强度、密实度

(特别抗剪槽内)不够。因此,为避免此类问题,建议二次填充料优先选用高强度自流平成品灌浆料。

五、焊缝处理存在问题

1、焊缝变形过大

焊接变形控制不当常常造成焊接H型钢梁或钢柱端板的平面翘曲,翘曲的端头板拼接时会因接触面不紧贴而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有一些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专业钢构厂家在这点上控制得比较好。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来控制焊接变形:(1)选用合理的施焊顺序,并尽可能对称焊接,例如对较厚的焊缝可采用分层焊;(2)预留与焊接变形相反方向的偏差;(3)采用夹具或专用胎具固定焊件,可将端板

用螺栓预先固定在一块刚度很大的支座上;(4)加热矫正。

2、现场安装焊缝质量差

钢构参建单位常常对现场安装焊缝的检测不够重视,甚至漠视现场安装焊缝的质量,对构件的正常承载与使用带来不安定因素。而安装焊缝由于是现场烧焊,条件较差,质量控制上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对于设计要求为二级以上的现场全熔透焊缝,部分工程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探伤。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要加强现场管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第三方验证性检测。

3、焊缝探伤检测数量不符合要求

建筑钢结构中的焊缝可分三级:一级焊缝是全熔透的用于动载受拉等强的对接焊缝,二级焊缝是全熔透的静载受拉受压的等强焊缝和动

载受压等强焊缝,三级焊缝则是不要求等强的常见角焊缝和组合焊缝。

GB50205-2001第5.2.4条(强条)中明确要求:“一级焊缝探伤100%,二级焊缝探伤20%。” 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检测数量不符合要求,特别是对二级焊缝的探伤检测,误以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导致检测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规范中是这样规定的:二级焊缝探伤抽检的20%,对于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即每条焊缝长度的20%,且不少200mm;而对于现场安装焊缝,可以按

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即总条数的20%。

因此,很多工程施工、监理单位甚至部分检测人员均不能正确把握这一规范实质,对于二级焊缝,不管什么类型,不区分工厂制作还是

现场安装焊缝,统一探伤总条数的20%,导致检测数量不足。

实际监督控制中,可按如下原则操作:对于那些本身技术力量不强、自身不具备焊缝无损检测能力且出厂构件也没有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焊缝探伤的钢构件制作单位,其产品进场后必须委托第三方按GB50205第5.2.4条要求现场进行探伤检验;而对于那些自身具备焊缝无损检测能力且构件出厂前已按照GB50205第5.2.4条进行自检,或者虽然自身不具备自检能力但构件出厂前已委托独立第三方按照GB50205第5.2.4条数量要求进行探伤检测的钢构件制作单位,其产品进场后也必须委托第三方进行安全性抽检,但抽检比例符合

GB50205-2001附录G要求的“一、二级焊缝按焊缝条数抽检3%,且不少于3处”即可。

六、对接焊坡口处理问题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明确规定:薄板与厚板或窄板与宽板连接时,对接焊缝连接处,若焊件的宽度或厚度不同,且在同一侧相差4mm以上者,应分别在宽度或厚度方向从一侧或两侧做成坡度不大于1:2.5的斜角。在日常钢结构工程监督中,对翼缘板及

端头板等处对接焊缝时,发现绝大多数工程未按要求做成倾斜角的过渡,而是直接对焊。

关于此一问题的处理,一些钢结构设计及安装单位也有不同意见,他们称依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设计的轻钢,可以不执行这一规定。为此,笔者也曾向CECS102管理组蔡益燕教授(该规范主要编制人)请教过这一问题, 蔡教授认为:“GB50017与CECS102归口管理部门不同,如果工程是依据 CECS102来设计而不是按GB50017的,则相关构件和连接,就不需要符合GB50017

的规定,即可不执行这一要求。”

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有不同看法。首先这仅仅代表一种学术观点而已,而非正式的规范或技术标准;此外,GB50017作为国标并未说不适用于轻钢结构,因此理解为适用于常规的钢结构;另外,这一要求是构造性规定,其本意是要避免对接焊缝处突变导致过大应力集中等问题(可以参考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对应的条文说明),因此此类问题即便轻钢结构也不应例外。所以有关对接焊坡口处理问题笔者认为仍

应按照GB50017执行。

七、T型接头随意采用单面角焊缝

在区内部分大型工业建筑的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中,其钢结构设计及施工单位(如上海巴*勒、美*等)通常将焊接H型钢梁翼缘板与

腹板间角焊缝设计为单面角焊缝。

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第7.1.1.2条规定,当T型接头的腹板厚度≤8?且不要求全熔透,在技术

设备和其他技术条件具备时,经过工艺评定合格,符合附录F的规定,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埋弧焊接单面角焊缝。

F.0.1单面角焊缝(图F.0.1)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面角焊缝适用于仅承受剪力的焊缝;

(2)单面角焊缝仅可用于承受静态荷载和间接动态荷载的、非露天和不接触强腐蚀性介质的结构;

(3)焊角尺寸、焊喉及最小根部熔深应达到表F.0.1的要求;

(4)经工艺评定合格的焊接参数、方法不得变更;

(5)柱与底板的连接,柱与牛腿的连接,梁端板的连接,吊车梁及支承局部悬挂荷载的吊架等,除非专门规定,不得采用单面角焊缝。

因此,对于此类采用单面角焊缝的T型接头,监督人员应首先检查焊缝受力特点及部位是否符合规范列明的范围(附录F.0.1),然后核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看评定报告中技术设备和条件与加工制作单位实际选用的是否一致,最后抽查实体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八、高强度螺栓连接检测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缺陷

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概念理解错误

不少工程人员对什么是高强螺栓没有形成一个正确认识,甚至有人错误认为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是摩擦型的,而大六角高强度螺栓是承压

型的。

高强度螺栓在生产上全称叫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一般不简称为高强螺栓。每一个连接副包括一个螺栓,一个螺母,两个垫圈,均是同一批生产,并且是在同一热处理工艺加工过的产品。根据安装特点分为大六角头螺栓和扭剪型螺栓。根据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分为8.8级和10.9级,其中扭剪型只在10.9级中使用。在标示方法上,小数点前数字表示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屈强比即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极限抗拉强度实测值之比。8.8级表示螺栓杆的抗拉强度不小于800MPa,屈强比为0.8;10.9级表示螺栓杆的抗拉强度不小于1000MPa,屈强比为0.9。 结构设计中高强螺栓直径一般有M16/M20/M22/M24/M27/M30,不过M22/M27为第二选择系列,

正常情况下选用M16/M20 /M24/M30为主。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对于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

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

2、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

钢结构验收规范GB50205明确规定:制作和安装单位应分别进行抗滑移试验和复验(强条6.3.1条)。抗滑移系数必须大于等于设计值。 现场制作试件时,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采用同一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螺栓连接副,在同一环境下存放以供抗滑移试验。如构件系成品出厂,则除了厂内要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外,制

造厂还应同时提供每批三组试件以便构件进场后现场检验抗滑移系数是否符合要求。

工程资料的检查中,很多工地仅有制造厂在厂内的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缺乏提供给工地现场的试件的抗滑移系数的复试报告。 抗滑移系数检验应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以单项工程每2000t为一制造批,不足2000t者视作一批。单项工程的构件摩擦面选用两种

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则每种表面处理工艺均需检验。每批三组试件。

GB50017-2003中提到摩擦面常规的处理方法包括:喷砂(丸)、喷砂(丸)后涂无机富锌漆、喷砂(丸)后生赤锈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工程送检的抗滑移系数很高,实际构件摩擦面处理很差,完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抗滑移系数;或者设计要求的摩擦面为喷砂(丸)后涂无机富锌漆,而送检的为未涂漆处理的(涂漆后摩擦系数降低)。对于抗滑移系数设计取值较大的工程,现

场监督如发现此类情况,必须责令整改并对处理后的摩擦面重新进行检测,否则可能留下严重质量隐患。

3、高强度螺栓连接安装质量不符合要求

1)基本要求不清

不少工程中,一线操作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对相关基本要求理解不清。

验收规范GB50205要求: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使用前需复试扭矩系数,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需复试预拉力,合格后方可使用。复试批量为每3000套抽检8副(笔者注:对于同一强度等级、同一直径但螺栓长度不同的高强螺栓连接副,如不能证明为同一秕次,视为不同规格,应分别取样检测。GB/T3632-2008扭剪型高强螺栓及GB131-2006大六角高强螺栓规范规定:在同一批的前提下,但螺栓长

度≤100mm时,长度相差≤15mm;或者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mm,可视为同一长度。)

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为初拧、终拧。对于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为防止遗漏,对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使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对终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再用另一种颜色在螺母上涂

上标记。高强螺栓现场安装中严禁气割扩孔。高强螺栓外露一般要求不少于2-3扣,允许有10%的外露1扣或4扣。

高强度螺栓在初拧、复拧和终拧时,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顺序施拧,一般应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同一天完成,不可在第二天以后才完成终拧。监督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工程存在这样的施工单位,

当复扭结束后终扭的时间在一天甚至一周或一个月以后的情况。所以,施工及监理单位需要特别注意。

2)施工扭矩计算不正确

相当多工程人员不知道施工扭矩如何计算。

查GB50205-2001规范可知,初拧扭矩的计算公式:

扭剪型T0=0.065Pc*d

大六角型 T0=0.05Tc

终拧时,扭剪型高强度螺栓以梅花头拧掉为拧紧标志。对于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工具拧掉梅花头的,其在终拧中不掉的梅花头不能超

过该节点螺栓总数的5%,且要按照规范要求用扭矩法等进行标记,并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施工扭矩按下式计算确定:

钢结构检查整改总结

Tc=k•c•d

Tc—施工扭矩(N•m);

k—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的平均值(笔者注:应以检测机构实际检测值为准);

Pc—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 (笔者注:GB50205验收规范中明确此处是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预拉力标准值,约比GB50017

设计规范中螺栓设计预拉力值提高10%,主要是考虑预拉力损失。)

d—高强度螺栓螺杆直径(mm);

(笔者注:有些资深施工专家,建议采用

钢结构检查整改总结

Tc=1.05k•c•d 计算施工扭矩,其中1.05为衰减系数,是考虑在预紧张力

时适当的存在一定的过张力。由于规范未作明确要求,仅供参考。)

根据上述公式,为便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笔者整理了常用高强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提供每种规格螺栓大致施工扭矩供参考,

其中“实际扭矩系数”一栏在具体工程中需根据该工程实际选用高强螺栓扭矩系数复试结果调整确定。

序号 螺栓

规格 螺栓性能等级 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 扭矩系数(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 初拧扭矩(N*m) 终拧扭矩(N*m) 实测扭矩系数 施

工终拧扭矩(N*m)

1 M 16 8.8s 75 0.110 ~ 0.150 78 132.0 ~ 180.0 0.121 145

10.9s 110 114 193.6 ~ 264.0 0.122 215

2 M 20 8.8s 120 0.110 ~ 0.150 156 264.0 ~ 360.0 0.123 295

10.9s 170 221 374.0 ~ 510.0 0.12 408

3 M 22 8.8s 150 0.110 ~ 0.150 215 363.0 ~ 495.0 0.125 413

10.9s 210 300 508.2 ~ 693.0 0.126 582

4 M 24 8.8s 170 0.110 ~ 0.150 265 448.8 ~ 612.0 0.125 510

10.9s 250 390 660.0 ~ 900.0 0.125 750

5 M 27 8.8s 225 0.110 ~ 0.150 395 668.3 ~ 911.3 0.125 759

10.9s 320 562 950.4 ~ 1296.0 0.125 1080

6 M 30 8.8s 275 0.110 ~ 0.150 536 907.5 ~ 1237.5 0.125 1031

10.9s 390 761 1287.0 ~ 1755.0 0.125 1463

3)施工的扭矩扳手配置不满足要求

相当多工程不能正确配置施工用扭矩扳手(包括手动及电动型)。有的工程根本就没有配置,工地随便用普通扳手施工高强度螺栓;有的工程虽然配置但未按规定定期标定导致失效;有的工程虽然配置扭矩扳手但量程和工程需求不吻合(从上述的“施工扭矩值参考表”可以看出,每种高强螺栓施工扭矩是不同的,现场配置的手工或电动扭矩扳手应能确保覆盖该工程设计所选用的各种规格高强螺栓)。此类种种问题导致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扭矩控制成为空话;而监理人员也知之甚少,基本就是放任施工单位自己去做,最后在资料上签字了

事。

一般来说,高强度螺栓施工中所用的扭矩扳手,在使用前必须校正,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5% ,合格后方准使用。扭矩数值偏差过大的

力矩扳手不可继续使用。不允许使用普通扳手或电动普通扳手施工。

对这类问题的监督控制,重点就是要加大检查与处罚力度,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我们都知道吊车梁与钢柱牛腿连接时当有柱间支撑时其之间用两块垫板连接,而无柱间支撑一侧仅有一块垫板,或两侧均无柱无柱间支撑时其之间均用一块垫板连接,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柱间支撑时用两块垫板,而无柱间支撑时用一块垫板,这样连接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当用一块垫板连接时,其连接螺栓要拧紧到何种程度,希望高手给予指教,谢谢!

[im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_$KWCK2D8{K~((DO]({`1T.jpg[/img]

钢结构检查整改总结

附图,刚才没整上。

附图,刚才没整上。

钢结构检查整改总结

之所以有困惑,是因为你发的图本身就是错误的。没有柱间支撑一侧应该用普通螺栓,而不是高强螺栓。加两块垫板的连接,能够更好的通过此吊车梁将纵向力传给柱,再传到柱间支撑。

钢结构检查整改总结

吊车梁下翼缘与牛腿之间的连接,一般位置用普通螺栓即可.但柱间支撑范围内的吊车梁与牛腿连接应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原因也是疲劳的问题.此处的螺栓将吊车的纵向刹车力(动荷载)传给柱间支撑。

柱间支撑开间处应设填板,以起到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作用。

更多相关推荐:
钢结构总结

二、钢结构材料4、钢材的加工:热加工、冷加工【常温下对钢材进行加工(冷作硬化现象)】、热处理5、钢材的机械性能指标:屈服点fy2、抗拉强度fu3、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冷弯性能、冲击韧性Cv6、冶金缺陷:偏析…

钢结构 总结

1轻型门式钢架屋盖布置原则:屋面支撑和刚性系杆的布置原则:在每个温度区段或分期建设的区段中,应分别设置能独立构成空间稳定结构的支撑体系。在设置柱间支撑的开间,应同时设置屋盖横向支撑,以构成几何不变体系。端部支撑…

钢结构总结

一、工程管理1、项目进度:1日常口头方式控制。依照已确定的施工总进度控制计划,定期审核施工单位申报的每周、每月施工进度计划。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单位投入的劳动力、原材料、施工机具设备的使用情况,掌握现场施工部位的…

钢结构总结

1.钢结构的特点(1)材料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2)材质均匀,符合假定计算(3)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4)质量轻,耐热不耐火,不耐腐蚀2.应用范围(1)大跨度结构(2)重型厂房(3)受动力荷载影响的结构(4)可…

钢结构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钢结构设计预算,至今已有xx年之余,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素质,经验越多,实践越多,感觉越要严谨…

年终总结(钢结构)

尊敬的公司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在这里要首先要感谢公司领导同事对我一年来的工作关怀及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进入盛泰公司我走上了结构工程师的岗位虽然有许多艰辛但是伴着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关心一步步充实着走了过来在这里我们感觉...

钢结构经典总结

1、钢结构用钢材机械性能指标有哪几些?承重结构的钢材至少应保证哪几项指标满足要求?钢材机械性能指标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冷弯性能、冲击韧性;承重结构的钢材应保证下列三项指标合格: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

121212钢结构实习工作总结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在充实的工作中即将迎来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毕业回顾过去三个月走过的历程虽取得了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将过去一年的报告总结如下在三个月的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事努力提高专业知...

长安大学钢结构课程内容总结20xx0101

钢结构课程内容总结1概述概述部分包括钢结构发展简史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钢结构的新发展钢结构的特点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韧性好材质均匀和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钢结构的重量轻...

钢结构课程内容总结20xx0101

钢结构课程内容总结1概述概述部分包括钢结构发展简史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钢结构的新发展钢结构的特点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韧性好材质均匀和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钢结构的重量轻...

钢结构施工 建设工作总结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总结20xx年度项目名称钢结构工程施工与组织课程建设项目类别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时间20xx年7月负责人刘洁所属院系部盖章建筑工程学院联系电话135728382...

钢结构工程总结

钢结构监理总结一钢结构工程概况济南遥墙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工程其钢结构由主桁架抗风桁架V型柱屋面梁屋面圆管支撑端墙柱LL梁七部分组成主桁架采用钢管相贯焊接的空间桁架结构桁架上弦中心线的圆弧半径为199m下弦中心线的...

钢结构总结(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