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考试重点总结

时间:2024.3.23

一、 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勘探:按物理学的原理、用定量的物理学方法研究地球,以寻找和勘探有用矿藏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

2地球物理场:一个可度量的物理量(参数)存在的空间,具有单值、连续的特点,分为天然场、人工场、局部异常场。

3地震观测系统:为了解地下各界面的情况,必须连续追踪相应的地震波,这样就要求激发点与接收点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激发点与接收点间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就叫观测系统。

4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t和爆炸点与检波点之间的距离x的关系曲线。

5振动图:介质中一点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之为振动图。

6波剖面图:一确定时刻测线上各点振动位移随位置变化的图形。

7等时面:时间场中波从震源传播时间相等的空间各点构成的面。

8射线:射线是地震波传播的方向线,它与等时面垂直。

9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扰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波传播过程中它的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称为动力学特征。另一是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运动学特征

10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方向的传播速度。

11视电阻率: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电阻率值,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称之为“视电阻率”,用符号ρs表示。

12信噪比: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幅值比。

13地电断面:地电断面就是按照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而划分界线的断面。

14体波:体波在整个弹性介质中传播,包括纵波和横波。①纵波:弹性介质受涨缩力作用产生体积变形,所产生的波动称为纵波,也叫P波。纵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②横波:弹性介质受剪切力作用产生形状形变,所产生的波成为横波,也叫S波。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15面波:面波是在自由表面或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类特殊波,最常见的面波是沿地面传播的瑞利波。其特点是低速、低频、强振。①瑞雷面波:沿着介质与大气接触的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称谓瑞雷面波。②拉夫面波:沿两个弹性介质之间的界面传播的面波称为拉夫面波。

16地震波主频:地震波振幅谱最大值对应的频率。

17惠更斯原理:在弹性介质中,任意时刻波前面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波源(子波)面产生二次扰动,新波前的位置可以认为是该时刻各子波波前的包络。

18费马原理:费马原理也叫射线原理或最小时间原理,它表明地震波总是沿射线方向传播,即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总是保证所用时间最短。

19叠加原理:两个或多个同时存在的原因产生的结果,可以通过各个原因单独产生的结果求和得到。这里,隐含着线性关系。

20互换原理:震源与接收点互换,其波的传播路径相同,效果一样,产生相同的地震波。

二、 简答题

1地球物理勘探的定义是什么???按物理学的原理、用定量的物理学方法研究地球,以寻找和勘探有用矿藏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

2物探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⒈探测对象与围岩间(周围介质间)必需具有明显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⒉探测对象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且埋藏深度不能太大⒊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异常相对于探测对象的异常应足够的弱,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能够予以分辨或消除

3.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产生的条件分别是什么?电阻率法勘探的应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反射波产生的条件:地层界面存在波阻抗差异;折射波产生的条件:下覆地层波速大于上覆地层波速;

电阻率法勘探的应用条件:地质体与围岩有电阻率差异;地质体有一定的规模,且埋深不太大。

4.什么是时间剖面?什么是深度剖面?

答:时间剖面是CDP点经数字化处理后的振动图的集合,纵坐标表示自激自收时间t0,横坐标表示CDP点。深度剖面是由时间剖面中反射波同向轴转换而成的以深度为坐标的地质界面图。

5.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何优越性?

答: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是:选定偏移距和道距后,每激发一次,激发点和整个排列都同时向前移动一个距离,直至测完整个剖面。优点:压制多次波和各种随机干扰波,提高信噪比,获取波速。

6.如何进行静校正,动校正?

答:静校正就是把地表不平及速度不等校正到炮点和检波点位于同一基准面上。动校正就是把共反射点道集中不同偏移距的记录校正到零偏移距的记录。

7波前、波尾、等时面、射线四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答:从震源传出的地震波在介质中形成一个扰动区,扰动区的外表面为波前,内表面为波尾,时间场中时间值相同的空间各点组成的面为等时面,从震源出发且垂直于等时面的线为射线。

8好的地震地质条件有哪些?

答:浅层:(1)低速带下界面上下波速差异明显;(2)潜水面深度浅;(3)地形平坦,地貌简单,植被建筑物少。

深层:(1)存在形成反射波的波阻抗界面或形成折射界面的波速界面;(2)具有地震标准层(3)对多层介质来说,层间波阻抗差异适中,无屏蔽层、层中波速均匀、中间层厚度较大、层面较平滑、构造较简单。

9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答:影响岩石电阻率值的因素,除了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外,还和矿物颗粒在岩石中的结构、岩石的孔隙度、温度、湿度以及所受的压力等因素有关。①与成分和结构的关系:电阻率取决于胶结物和颗粒的电阻率、形状及相对含量;?与湿度、孔隙度关系:含水量越多,电阻率越低,孔隙度变大,电阻率减小;?与温度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④地球深部岩石电阻率:地球内部压力和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大升高,深部岩石电阻率受高温和高压影响较大;⑤与频率的关系:导电性与位移电流密度和传到电流密度有关,不同情况下二者的所起作用不一样。

10.二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和三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分别有哪些?

答:二层电测深曲线类型有G型和D型。三层电测深曲线类型类型有A型、K型、H型和Q型。如图

G型ρ2>ρ1 D型ρ2<ρ1 H型:ρ1>ρ2<ρ3 K型:ρ1<ρ2>ρ3 A型:ρ1<ρ2<ρ3 Q型:ρ1>ρ2>ρ

11.什么是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若两条相遇时距曲线是斜率不同的直线,如何反演地下界面?

答:在同一观测地段,分别在其两端O1和O2点激发得到两支方向相的相遇时距曲线s1和s2。由直达波时距曲线确定界面上的波速V1,由两条折射波时距曲线的斜率确定临界角i和界面倾角

12视速度和真速度有何关系?

答:视速度 V* 和真速度V有关系:V*=V/cose,其中e是测线与射线之间的夹角。

13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各有什么特征?

答:地震波遇到波阻抗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其特征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V2>V1,且地震波以临界角入射时,产生沿界面滑行的滑行波,这种滑行波在上覆介质中产生折射波。其特征是(1)折射波的视速度等于V2(2)折射波存在盲区

14什么是电测深法?电测深法采用在同一测点上多次加大供电极距的方式,逐次测量视电阻率的变化。电测深法主要用来探查地下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垂向电性变化。

15电阻率法勘探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勘测的地质体与围岩间原有电阻差;地质体原有一定的规模;埋深不能太大

16决定和影响电阻率法勘探深度的因素是什么?

1)供电极距的宽度2)供电功率的大小3)地断面的产状,结构,性质等

17为什么加大电极距可以增加探测深度?

增加电极距可以增加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电流密度的百分数

三、 判断题

1.电阻率中间梯度法适合于寻找直立良导薄板和水平高阻薄板状物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中间梯度法利用的是均匀场,在均匀场中,直立良导薄

板和水平高阻薄板都对场的畸变作用最小,致使异常不明显,所以中间梯度法不适合寻找良导直立和水平高阻薄板状体。

2.请根据以下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和反射波时距曲线,判断地下界面的形状和倾向,并示意绘在图的下方。

3.五层:ρ1ρ2ρ3ρ4ρ5(KHA)四层QH

四、简述题

1简述岩石的电阻率为什么会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这种变化对电法勘探有何影响?

答:一是岩性不同,二是岩石的破碎程度不同,三是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

2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纵、横和面波三者之间的波速有何关系?

答: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岩性、孔隙度和密度、介质风化程度、地质年代、埋藏深度等;纵波波速VP、横波波速VS、面波波速VR三者关系为:VP>VS>VR

3简述工程物探的特点

答:(1)大部分的对象是浅、小的物体,探查深度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要求探查的分辨率高、定量解释精度高;(2)不仅要求搞清探查对象的分布规律,还往往要求查明单个对象(如溶洞)的空间位置;(3)对象复杂(4)与工程地质紧密结合

4简述斯奈尔定律

答:(1)(反射、折射定理):当地震波传播中遇到弹性分界面,地震波要产生反射与透射,它们服从

(2)入射线、反射线、透射线、折射线与界面法线同在一个平面内,该平面叫射线平面

5电剖面法有哪些最主要的电极装置类型?说明其应用范围并比较其优缺点。

答:包括多种装置类型,如二极装置、 三极装置、联合装置、对称四极 装置、偶极装置等。特点:各电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沿测线移动,逐点观测UMN 、 I、 计算测线之下地电 断面视电阻率?s沿测线方向的综合变化。

6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有哪些特征?

答:(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 大断层 (2)反射波组错断 中等断层 北海模型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 (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 小断层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7什么是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适合寻找那一类地质体?

答:联合剖面法是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的,在每一个测点分别用两个三极装置AMN及MNB进行观测的最重要的电剖面法之一。适合寻找接触带、直立低阻脉、良导体等地质体。

五、论述题

1论述反射波法地震勘探的原理、野外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及所解决的地质问题。

答:反射波法的原理:从震源传出的地震波遇到地下的波阻抗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由地表的检波器接收反射波,并传输进地震仪,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获取反射层信息。

野外工作方法: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资料处理:数据输入、显示、切除、静校正、抽道集、滤波、动校正、叠加、偏移、时深转换等。

解决的地质问题:解决地下地质构造、地层起伏形态、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及工程探测方面的地质、质量等问题。

2论述联合剖面法、中间梯度法和对称剖面法的装置特点、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3试述物探能够解决哪些工程上的问题?

答:①测定覆盖层、风化带的厚度及基岩面的起伏形态;

②探测断层、裂隙破碎带及地下溶洞等地质体的空间分布;

③岩石动弹性参数的测定及岩体的波速分类和稳定性评价;

④地基场地土的分层和评价;

⑤滑坡、陷落柱、洞穴等探测以及各类路基、水坝等病害地基的勘查;

⑥灌浆质量和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检测评价;⑦探测地下电缆、管道的分布及检查其腐蚀、渗漏情况⑧地基及建筑物的常时微动观测;⑨地下水资源的勘查与评价;⑩环境污染及有关地质灾害的监测等。

4物探的分类:(1)地震勘探(2)重力勘探(3)磁法勘探4)电法勘探

5偏移(地震数据为什么要进行偏移处理?):叠加剖面是“自激自收”剖面。当界面倾斜时,由于时间剖面的显示形式,把接收点接收到的叠加后的信号垂直置于接收点的正下方,使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同相轴形态与真实界面的产状不一致,出现偏移。


第二篇:工程物探期末复习总结


物探(概述):

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全称):

通过专门的仪器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推断出地下岩土介质的性质和环境资源等状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物探的分类及关系

按研究地球物理场不同分类:
①地震勘探:以介质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波场变化规律的方法。
②电法勘探: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天然或人工电场变化规律的方法。
③放射性勘探:以介质放射性差异为基础,研究辐射场变化特征的方法。

④地热测量:以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为基础,研究地温场的方法。

⑤重力勘探:以地下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研究重力场变化的方法。

⑥磁法勘探:以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的方法。

按物探工作的空间分类: ①航空物探 ②海洋物探 ③地面物探④地下勘探

按工作目的和应用范围分类:①金属物探 ②石油物探 ③工程与环境物探

形变:

任何固体介质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的相互位置会发生变化,使得介质的形状或大小产生变化。

弹性

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当外力取掉之后,物体能迅速恢复到受力前的形态和大小,物体的这种性质。

弹性介质:具有弹性的介质。

地震勘探中,人工震源的激发是脉冲式的,作用时间短,激发能量对地下岩层和接收点介质产生作用力较小。因此,可以把地下介质近似看作弹性介质。

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

应变:单位长度所产生的形变ΔL/L。

应力:单位横截面所产生的内聚力F/s

杨氏模量(或拉伸模量):线性弹性形变区,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泊松比: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拉梅系数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各不同方向的弹性系数大都对应相等,可以归结为应力与应变方向一致和互相垂直时的两个系数l和m,合称拉梅系数

弹性振动:应力和惯性力不断作用,使质点围绕其原来的平衡位置发生振动

等效空穴:震源点附近的非线性形变区

振动图:用u-t坐标系统表示的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描述振动曲线的参数:A:地震波振动位移大小(称振幅值变化)

T:振动周期 △t:延续时间 t0:初至时间

波长:波峰至相邻波峰间的距离λ。波前:该时刻刚刚开始振动的点。

波尾:该时刻刚刚停止振动的点。

波剖面图:描述某一时刻t质点振动位移U随距离X的变化图形

时间场:由时空函数t=t(x,y,z)所确定的时间t 的空间分布。

等时面:将时间场中时间值相同的各点连起来,构成空间一个面。

真速度(v):只有测量方向与波射线一致时,才能测量得真值。

视速度V*:沿观测方向,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

纵波: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即拉伸与压缩形变)所产生的波动

横波:弹性介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动

瑞利波:是沿介质与大气层接触的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

勒夫波:沿两种弹性介质分界面传播。

频谱:谐和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则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的关系。

频谱分析:为了研究地震波的频谱特征,可用傅立叶变换把波形函数a(t)变换到频率域中,得到振幅随频率的变化函数A(f),这个变换过程。

主频f0振幅谱曲线极大值所对应的频率。

频带的宽度:若|A(f)|最大值为1,则可找|A(f)|=0.707的两个频率f1和f2,

△f=f2-f1差值为频带宽度。

大地低通滤波器效应: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距离(或深度)的增加,高频成分会很快地损失,而且波的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实际地层对波的这种改造效应。

波前扩散:在均匀介质中,点震源的波前为球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逐渐扩展,但总能量仍保持不变,而使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小,振动的振幅将随之减小。

吸收衰减: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实际岩层并非理想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质点间相互摩擦消耗了振动能量,造成地震波振幅的衰减

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亦称波前原理,假设在弹性介质中,已知某时刻t1波前面上各点,则可以把这些点看成是新的振动源,从t1时刻开始产生子波向外传播,经过Dt时间后,这些子波的波前所构成的包络面就是t1+ Dt时刻新的波前面。

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或最小时间原理):地震波总是沿地层射线传播,到某一点时所用的旅行时间为最小 滑行波:透射角β=90°时的透射波。

折射波:滑行波沿界面滑行时,必然引起界面上各质点的振动,据惠更斯原理,滑行波所经过的界面上各点,都可看作是一新的振源点,在上覆介质中将产生相平行的波。

折射波的盲区:折射波到地面入射角为临界角时,才能产生折射波(折射定律),故地面一定区间内测不到折射波,这个区间

检波器检波器又称拾震器,是把地震波到达所引起的地面微弱震动转换成电信号的换能装置。

浅层地震仪地震仪是将检波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并记录下来的专门仪器

观测系统: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

时距曲线震源到接收点的距离与地震波走时之间的关系曲线。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水平叠加(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 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设计:选定偏移距和检波距后,每激发一次,激发点和整个排列同时向前移动一个距离(此距离炮间距d),直至测完全部剖面。

切除:对记录中一些干扰严重或无意义的记录段,以及工作不正常的地震道,数值充零,以减小干扰,提高资料处理质量。

静校正:对地形起伏和表层速度变化引起的时差进行校正。

抽道集:将各共反射点的记录道从共激发点的记录中逐一的抽出来并按一定的顺序构成新的共反射点道集。

零偏移距地震记录:中心点自激自收的记录。

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将CDP道集中各不同偏移距的记录变换成零偏移距记录的处理过程。叠加处理又称水平叠加。

偏移归位:把失真的反射界面归位到其真实的位置

时间剖面:水平叠加或偏移等处理所得出的地震剖面,纵坐标是以时间来表示。

时深转换: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的过程。

声波探测:通过探测声波在岩体内的传播特征来研究岩体性质和完整性的一种物探方法

声波探测原理:将声波发射点和接收点分别置于岩土体不同地段,测得声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之间的距离(L)和传播时间(T),可算出被测岩体波速的方法

频度:是表示单位时间内所记录的能量超过一定阀值的声发射次数,以N表示。

声波测井:利用声波在钻井中传播的各种规律来研究钻井剖面。

横向电阻率:对于各向异性介质而言,当电流垂直层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用符号ρn来表示。

纵向电阻率:对于各向异性介质而言,电流平行层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用符号ρt来表示

横向电阻:假若在层状介质中取底面积为lm2、厚度为h的六面岩柱体,则当电流垂直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的电阻。

纵向电导:假若在层状介质中取底面积为lm2、厚度为h的六面岩柱体,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导值。

点电源:由于电极大小相对于电极之间距离来说一般很小,因此,我们便可把电极视为一个点,并称为点电源

反演:根据正演理论,对野外实测曲线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所研究地质对象的分布状况的有关信息。

正演:根据地下电性介质的分布来研究场的分布,并把场的分布转化成相应的视参数来表示。

1.什么是介质的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试举例说明。

形变:任何固体介质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的相互位置会发生变化,使得介质的形状或大小产生变化。

弹性: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当外力取掉之后,物体能迅速恢复到受力前的形态和大小,物体的这种性质。

塑性:若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物体仍保持形变后的某种形态,不能恢复原状,该物体具有塑性

2.什么是弹性介质?地震勘探时为什么可以把地下岩层近似看成是弹性介质?

地震勘探中,人工震源的激发是脉冲式的,作用时间短,激发能量对地下岩层和接收点介质产生作用力较小。因此,可以把地下介质近似看作弹性介质

3.什么是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

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

4.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可分为哪些类型?

以某种振源激发时,激振点附近的一定区域内所产生的压强将大大地超过其介质的弹性极限,发生岩土大破裂与挤压形变等,形成一个塑性与非线性形变带,在该地带边缘,在激发脉冲的继续挤压下,质点将产生围绕其平衡位置的振动,形成了初始的地震子波,这种振动是一种阻尼振动,在介质中沿射线方向向四面八方传播,形成地震波。

6.什么是时间场和等时面?证明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点震源的地震波波前是以震源为圆心的球面。

射线方程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V是常数,解为: 球面方程

结论: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的波前是一系列以震源为中心的球面。

10.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

频谱:谐和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则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的关系。

频谱分析:为了研究地震波的频谱特征,可用傅立叶变换把波形函数a(t)变换到频率域中,得到振幅随频率的变化函数A(f),这个变换过程。

作用:根据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频段差异: ①指导野外工作方法的选择。 ②给数字滤波和资料处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12.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

大地低通滤波器效应: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距离(或深度)的增加,高频成分会很快地损失,而且波的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实际地层对波的这种改造效应。

波前扩散:在均匀介质中,点震源的波前为球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逐渐扩展,但总能量仍保持不变,而使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小,振动的振幅将随之减小。即按1/r的规律衰减。

吸收衰减: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实际岩层并非理想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质点间相互摩擦消耗了振动能量,造成地震波振幅的衰减

13.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纵波、横波和面波三者之间的波速有何关系?

1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2与岩性关系3与密度关系4与构造历史、地质年代关系5与孔隙率和含水性关系

15.浅层地震的主要特点和地质条件是什么?

1疏松覆盖层 2潜水面和含水层 3地质剖面的均匀性 4地震界面和地质界面差异5 "地震标志层"确定

1.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哪些?

震源、检波器、浅层地震仪

2.折射波法的应用条件和常用观测系统是什么?

3.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覆盖次数:把来自同一反射点的次数,称覆盖次数。

优点:可以压制多次波和各种随机干扰波,从而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和地震剖面的质量,并且可以提取速度等重要参数。

7.地震剖面上主要的地震波有哪些类型?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上呈现出什么特征?

直达波、面波、声波、折射波、反射波。

12.反射波法和折射波(t0法)资料解释方法?

1) 在时距曲线上读取t1、t2和互换时T,可求出t0(t0=t1+t2-T) ,且可绘出相应t0(x)的曲线。

2)求取k值(h=k*t0)。

3) 计算各点界面深度h,以各观测点为圆心,以其对应的深度h为半径画弧,作出这些圆弧的包络线,为该折射面的位置。

14.频率滤波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带通、高通和低通滤波的功能。

频率滤波:若对地震记录进行数值滤波,可使某些频率的有效波顺利通过不受损失,而另外一些频率的干扰波则受到较大压制(即被滤掉了。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带通滤波等)。

15.什么是动校正和静校正?其校正目的是什么?

目的:前者提高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准确性;后者得到直接反应界面深度变化的地震时间剖面

16.叠加速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不足的原因。

据动校正的原理,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速度值对共反射点时距曲线进行动校正,看经过动校正后双曲线型的时距曲线是否被拉平。当时距曲线拉平时,各道反射波对应最好,叠加后能量最强.这时的速度为最佳速度。校正时差与速度成反比,速度选择过大,时差过小,故校正不足。

17.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

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常规的水平叠加处理是以水平层状介质为基础的,当反射界面产状变化较大时,按水平界面得出的CDP道集就不是真正的共反射点道集,致使水平叠加的反射界面失态失真。通过偏移处理,不但使反射波归位,较好地反映了界面形态,而且使绕射波等干扰有所收敛,进一步提高了资料质量

18.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是什么?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折射波:资料输入与图形显示、预处理、构制时距图、t0法解释、结果输出

19.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是什么?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是什么?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反射波:(1)数据资料的输入和显示(2)切除:顶部切除,底部切除(3)静校正(4)频谱分析;

5抽道集、动校正和水平叠加6速度分析7数值滤波8时间剖面9偏移处理10时深转换11输出结果

20.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有哪些特征?并绘出图2的合成地震记录。

1.反射波同相轴错位b.反射波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往往是基底大断层的反映。 c. 反射波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d.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

1.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是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区别:工作频率不同:声波探测所采用的频率要大大的高于地震波的频率。

声波探测优点:简便快速和对岩石无破坏;缺点:激发能量不大,传播距离小

2.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将声波发射点和接收点分别置于岩土体不同地段,测得声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之间的距离(L)和传播时间(T),可算出被测岩体波速的方法。

3.大地电阻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是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大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目的

物探实验步骤:

(1)布置地震测线。按照参数要求在接收点排列方向上布置大线和检波器,

(2)仪器连接:将检测仪器放在适当的位置,在激发点附近布置触发的传感器,将其与仪器连接,并将大线与仪器连接;

(3)仪器调试:仪器系统通电后启动采集软件,按观测系统布设的参数设置各采集参数。检查激发、接收和仪器是否正常

(4)开始激发接收:注意周边是否有人为震动源,提醒周边人员注意,保持相对静止,保证安全无误后,仪器操作员发出指令震源激振,仪器接收地震记录。并检查地震记录的质量。接收记录满足要求,可以保存;如不正常,及时查明原因,重新采集。

(5)仪器整理:检查仪器是否损伤并将仪器拆卸整理归还。

课设操作:

(1)记录滤波:

1、Load(调入记录):按地震记录文件的驱动器号、路径和文件名输入,回车确认

2、调试处理:谱分析:移动光标改变标内数值,选出道及时窗。确认后按回车键,屏幕呈现频谱图形。

滤 波 :调出设置滤波参数的窗口,用上下光标移动,用左右光标设置,确定参数后,回车即可。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市大项目办公室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在拉动投资增长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工作协调以重点项目的...

20xx年重点工程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

20xx年重点工程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重点工作办公室在园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其它部门的关心、支持、协调下,认真学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全年目…

20xx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镇20xx年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项目建设工作在×××、×××的正确领导下,在×××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协调推进”的原则,以道路硬化、绿化、排水、亮化、文化广…

关于全县重点项目建设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黄陵县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一年度重点项目工作总结及二一二年工作计划按照黄办字20xx80号文件要求重点项目组通过认真分析客观评价对20xx年度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

重点建设工作总结

重点建设工作总结20xx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市深化项目推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重点建设总体形势较好领导力度不断加强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创新政策处理力度不断加大一批重点项目难点问题...

金融工程重点总结

金融工程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章金融工程导论一有效市场1弱式有效市场包括以往价格的所有信息2半强式有效市场除了以往的价格信息之外还包括公开披露的信息3强式有效市场除了以往信息和公开信息之外还包括内部信息二对金融工程的...

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总结

侯马市新田乡20xx年度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按照“抓安全、保稳定、调结构、求和谐、促发展”的…

软件工程重点总结

软件工程复习重点总结1P2Analysisdecomposealargeproblemintosmallerunderstandablepieces一个大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可以理解部分abstractionist...

工程部20xx年终总结及明年工作展望

贡华商物业有限公司自自贡华商物业有限公司20xx年终总结及明年工作展望工程篇前言时光如梭不由感叹转眼进入岁末年初在华商物业公司快半年时间回望着半年时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工程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团结一心不怕吃苦...

关于零陵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及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于零陵区重点项目工作及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零陵区重点办二00七年八月三十日永州市零陵区重点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根据永政办发20xx63号文件精神设立的办公室加挂区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的牌子由当时的芝山区编委以...

20xx年品质部工作总结及20xx年品质部的工作计划及重点

020xx年品质部工作总结及20xx年品质部的工作计划及重点目录一部门组织架构和人员状况二部门的工作职责三20xx年度的主要工作内容四20xx年存在的不足和改善的方案五20xx年的成本控制计划六总结和本年度的目...

土木工程材料重点总结

建筑材料第一章绪言11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钢铁铝等非金属材料石玻璃水泥混凝土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有机材料木材石油沥青塑料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金属...

重点工程总结(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