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24.3.15

成县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防近视防驼背椅子

班级:高一(四)班姓名:古亚菲、郭薇学号:成绩:

1. 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目的、意义:

2. 研究任务时间进度计划:

3. 研究方法:

4. 研究过程:

5.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正文(纸张不足可另行补充)

6. 体验与反思:

7. 附录(研究过程中使用的附属资料或参考文献):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名称:《英语动物习语》

二.课题组成员:**

三.课题指导师:**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动物谚语是纷繁多姿的英语中的一朵奇葩,富有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学习、熟记一些英语动物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学会许多地道的表达方式,对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可加深我们对英语国家、英语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促进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文化的交流。

谚语 英语国家 文化

英语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反映着最普遍大众的智慧,思想与情感,是英语国家、英语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高度浓溶和集中表现。它内容广泛,言简意赅,生动隽永,蕴涵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谚语来源于生活,更贴近民众,而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也成为谚语的素材。英语谚语中与动物相关的例子不胜枚举,现撷取几条与大家共赏。

五.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1、课题目标

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六.研究成果

一.引言

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语言,谚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邃。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的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捕鱼捉虾;而游牧民族的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和豺狼。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具有广泛的感染力。正如培根所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二.研究方法

成员分工以网络及图书馆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汇总、筛选、加工,成员根据其结果讨论分析。

语中也有很多和动物有关的谚语,表面的意思和实际的意义往往相差很大,但十分有趣。

三.具体内容

(一)动物习语分类展示

1.Bird

(1)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2)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3)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 It’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own nest. 家丑不可外扬。

(5)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人要衣装,马要鞍。

(6) A bird is known by its note and a man by his talk. 听音识鸟,闻言识人。

(7) Each bird loves to hear himself sing. 鸟儿都爱听自己唱。(自我欣赏)

(8) You cannot catch old birds with chaff.(粗糠). 用粗糠捉不住老鸟。(有经验的人难骗。)

(9) Birds in their little nests agree. 同巢之鸟心儿齐。

2. Cat

(1) 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吉人天相。

(2) Cats hide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

(3) All cats are grey in the dark.. 黑暗之中猫都是灰色的。(人未出名时看起来都差不多。)

(4) A gloved cat catches no mice. 戴手套的猫,老鼠抓不到。(不愿吃苦的人成不了大事业。)

(5) When the weasel and the cat make a marriage, it is a very ill presage. 黄鼠狼和猫结亲,不是好事情。)

(6) Who will bell the cat? 谁去给猫系铃?(谁愿意为大家冒风险?)

(7)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 帽偷吃奶油的时候总是闭着眼睛。(掩耳盗铃)

(8) There are more ways of killing a cat than by choking it with butter. 杀猫的办法很多。(达到目的的途径很多。)

(9) Care kills a cat. 忧虑愁死猫。

猫披老虎皮Cat wearing tiger-skin——抖威风shaking down to size

猫肚子放虎胆Cat belly Tiger tank——凶不起来tough up

猫守鼠洞at guarding the rat holes——不动声色without batting an eyelid

猫不吃死耗子Cats do not eat dead mouse——假斯文shedding Sven

猫嘴里的老鼠The cat in the mouth of the mouse——跑不了 not run away

3. Chicken

(1)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 鸡蛋未孵出,先别数小鸡。(不要过早乐观。)

4. Crow

(1) 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5. Dog

(1) He who would hang his dog gives out first that it is mad.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2) A staff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3)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4) Too much pudding will choke a dog. 布丁太多噎死狗。

(5)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时。

(6) Barking dogs don’t (seldom) bite. 爱叫的狗很少咬人。

(7) Let sleeping dogs lie. 勿惹事生非。

(8) Dead dogs bite not. 死狗不咬人。

(9) All are not thieves that dogs bark at. 狗见了叫的不一定都是贼。(不要以貌取人。)

(10) 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 狗在家门口就成了狮子。

(11) Don’t be a dog (lying) in the manger. 莫学狗占马槽不吃草。(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12) Dog does no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

(13) Scornful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 狗再傲慢也会吃脏布丁。

(14) A son never thinks his mother ugly,and a dog never shuns its owner’s home however shabby it is.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6. Frog

(1) The frog in the well knows nothing of the great ocean. 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7. Fox

(1) The fox may grow grey, but never good. 狐狸毛色可变灰,但是本性难移。

(2) 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is hole. 狐狸捕食,远离洞府。(兔子不吃窝边草。)

(3) When the fox preaches, then take care of your geese. 每当狐狸说教,当心鹅群被盗。

(4) When the fox says he is a vegetarian, it’s time for the hen to look out. 狐狸说它吃素的时候,母鸡就得注意。

8. Fish

(1) 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 好鱼常在水底游。

(2)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3) Go to the sea, if you would fish well.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 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ame out of it. 海里的好鱼多的是。

(5) 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智者不上两次档。

(6) If water is noisy, there are no fish in it. 咆哮的水中无鱼。(夸夸其谈者无真才实学。)。

9. Hare

(1) You cannot 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the hounds(猎狗). 不能既和野兔一起跑又和猎狗一起追。(人不应两面讨好。)

(2) The tortoise wins the race while the hare is sleeping. 兔子睡懒觉,乌龟跑赢了。

10. Horse

(1) 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 带马到河边容易,逼马饮水难。

(2) Don’t ride the high horse. 勿摆架子。

(3) A good horse cannot be of a bad colour. 好马不会毛色差。

(4) A horse may stumble on four feet. 马有四条腿,亦有失蹄时。

(5) A running horse needs no spur. 奔马无需鞭策。

(6)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不要将大车套在马前面。(处理问题应按先后次序,不要本末倒置。)

(7) The common horse is worst shod. 公用之马,掌子最差。

(8) Lock the barn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失马之后锁马厩。(亡羊补牢)

(9) Don’t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馈赠之马,勿看牙口。

(10) 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 一根一根拔,拔光马尾巴。(水滴石穿)

11 . Mouse

(1) It is a poor mouse that has only one hole. 狡兔三窟。

(2) The mouse that has but one hole is quickly taken. 只有一个洞的老鼠,很快就被抓住。

(3) A speck of mouse dung will spoil a whole pot of porridge.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12. Sheep

(1) If one sheep leaps over the ditch, all the rest will follow.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 A lazy sheep thinks its wool heavy. 懒羊嫌毛重。

(3) 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 甘心做绵羊,必然喂豺狼。

13. swallow

(1)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pring. 孤燕不报春。

(2)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

14. Tiger

(1) If you don’t enter a tiger’s den, you can’t get his cubs.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5. Wolf

(1) Don’t trust a goat with the kitchen-garden,or a wolf with sheepfold. 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

(2) Who keeps company with wolves, will learn to howl. 和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3) Man is a wolf to man. 人对人是狼。(人心狠,人吃人)

(4) A growing youth has a wolf in his belly. 年轻人,在成长,吃起饭来像饿狼

(二)小试牛刀 分析习语之意

1.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这句话的表面的意思是“猫可以看见国王,”实际上是指人人平等,这里的猫可以理解为“小人物”,连小人物都可以看到国王,言外之意就是指“人人平等”了。

2.Work like a horse.

  马是人类的好朋友,马在人们心中代表“忠诚、勤劳、踏实”,所以work like a horse直译就是像马一样地工作,言外之意就是指“勤劳地工作”。

3.Smell a rat.

  提到rat(耗子)我们就会有一种发怵的感觉,在中文中也有很多关于rat的成语,但大多数也都是一些贬义词,比如“抱头鼠窜”、“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等。Smell a rat直译就是“闻到了老鼠味”,言外之意就是指“感到有点不对头”,“感到有些蹊跷”。

4.Birds of a feather.

  Birds of a feather是一个出现在《圣经》中的谚语,它的完整表达形式是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直译就是“同一类鸟聚结在一起”,引申为“一丘之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Black sheep.

  Black是指“黑色”,sheep是指“绵羊”,合在一起就是黑色的绵羊。提起绵羊,我们的脑海中往往出现的是白色温顺的绵羊。在很久以前,白色的绵羊总是比黑色的绵羊有价值,因为白色绵羊的羊毛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染成各种颜色,而黑色的羊毛却很难染成别的颜色。所以,黑色的绵羊在西方人的眼中是不受人欢迎的。Black sheep就可以引申为“家庭中不受人喜欢的人”、“败家子”、“害群之马”。

6.Crocodile tears.

  Crocodile是指“鳄鱼”,tears是指“眼泪”,合在一起就是指“鳄鱼的眼泪”。传说鳄鱼在捕食的时候会流眼泪,而且会边吃边流眼泪。但实际上流泪并不是因为鳄鱼伤心,而是鳄鱼的生理构造导致的。所以,crocodile tears的言外之意就是指“假慈悲”、“虚情假意”。

(三)对比含有动物名词的英汉习语

现在,我们先以英文中“dog(狗)”一词所构成的谚语为例,再结合我国相应的谚语加以比较,来学习谚语,使人们全面理解,正确使用。

⑴ Every dog has its day. (又作All dogs have their days.) 人人皆有得意时。

这里的day,是指opportunities,即成功的机会,而dog则泛指那些地位低下,似乎没有出息的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落魄的人若发奋图强,总会有出头之日。

eg: —Do you know which proverb means“A time of good fortune comes at least once to everyone”?

—Yes. It’s“Every dog has its day”.

⑵ You can’t teach old dogs new tricks.

这句谚语说的是:人老了思想容易僵化,对新生事物很难接受。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老狗学不会新把戏。/人老不学艺。/老顽固难接受新事物。

eg: Don’t forget Grandpa is already 80. At his age, you can’t expect him to do everything perfectly. You can’ t teach old dogs new tricks, you know.

⑶ Dogs bark but the caravan moves on . 群犬吠不停,商旅依然行。

这句谚语很有趣,意思是“说者自说,做者自做”,“我行我素,人言何防”。伟人不会因为一般人的反对而放弃自己的主张。然而当今世界,由于传播业的发展,舆论的力量大大加强,任何领袖或政党都不得不借助和倚靠舆论来实施自己的纲领。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⑷ If you lie down with dogs, you will get up with fleas.

这是一句很经典的谚语,也就是我们中文里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句英文谚语中体现出来的只是“近墨者黑” 的一面。虽然中文里还有成语“出淤泥而不染”之说,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视。

⑸ The dog returns to his vomit.

如果说“Old habits die hard” 可以作为一种委婉的托词来自嘲的话,那么“The dog returns to his vomit”就比上句激烈得多了。说起来有点恶心,vomit是呕吐物,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话虽是粗俗了一点,但道理都是千真万确的。

eg: A week after Peter was released from prison, he was caught killing again. The dog returns to its vomit. Peter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that proverb.

⑹ It is easy to find a stick to beat a dog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总会犯一些错误,也许做者无心但观者有意。有些小人,自己抱残守缺,不干实事,却挖空心思,找别人的缺点和麻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⑺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这句谚语可以这样解释:Once a person has lost his reputation, it is difficult for him to regain it because others continue to condemn or suspect him. 一朝坏名声,十年洗不清;名誉一毁,万难挽回。

人言可畏,一个人一旦恶名在外,就很难再在社会上有立锥之地。在中国文化里,“一世英名毁于一日”无疑是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憾事。古来以死以证清白者有之,不堪毁谤之辱而自赴黄泉者有之。西谚又说:He that has an ill name is half hanged. 可见“名节”一词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的词典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⑻ Love me, love my dog.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If one loves sb, one will or should love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associated with him. 爱吾及犬;爱屋及乌。

⑼ Let sleeping dogs lie.

这句谚语可以这样解释:Do not try to change a situation that could become a problem if sb interfered. 我们知道,一旦惊动了睡着的狗,就会引起狗的愤怒,遭到痛苦的结果。这与中文里的“别惹事生非”、“别自找麻烦” 完全吻合。所以,若遇类似事件,我们最好Leave alone things which may cause trouble.

eg: We decided to let sleeping dogs lie and not take them to court.

除了“dog (狗)”以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很多具有其他动物名称的谚语。现选择含有几种动物名词的英汉习语进行对比。

“Dragon(龙)”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有关“龙”的成语非常多,且含有褒义。如“龙跃凤鸣”、“龙骧虎步等”。在外国语言中,赞扬“龙”的词语非常之少,且含有贬义。“Dragon”指凶暴的人,严厉的人,凶恶严格的监护人,凶恶的老妇人(尤指很少给在其看管下姑娘自由的老妇人)等。以“dragon”组成的词组也多含贬义。如:dragon’s teeth:相互争斗的根源;排列或多层的楔形反坦克混凝土障碍物。the old Dragon:魔鬼。

“Tiger(虎)”指凶恶的人,虎狼之徒;英国人指穿制服的马夫;口语中常指比赛的劲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常以paper tiger(直译为“纸老虎” )比喻貌似强大而实质虚弱的敌人。词组ride the tiger表示过着非常不确定或危险的生活方式。

涉及“Ox(牛)”的汉语成语很多,如“对牛弹琴”、“牛蹄之涔”等。英语中涉及“ox” 的表达方式则不多。用ox-eyed形容眼睛大的人;用短语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sb’s foot表示灾祸已降临到某人头上。

(四)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从以上含有动物名词的英汉谚语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民族心理

英、汉两民族形成和发展有自己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心理状态。从他们对某些动物的不同态度即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心理,比如说,二者对“dog(狗)” 的态度是不同的。在英汉语中,用“dog”作喻体喻人喻事的习语或成语数量不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狗”是卑贱的动物,常常受到人们的鄙视与诅骂,具有贬义色彩,因而汉语中以“狗”喻人喻事的习语多会引起贬义的联想,其形象自然就不受人恭敬。如:走狗、狗东西、狗财主、狼心狗肺、狐朋狗党、狗头军师、狗急跳墙等。郭沫若说过:“我是中国人,很不喜欢狗,这种情结似乎是一种国民的情绪。” 相比而言,“狗” 在英语中就幸运多了。“Dog”一词在英语文化背景中多被视为宠物与伙伴,就像中国的熊猫一样备受人们的关爱。西方人经常用狗来比喻人,“dog”是“家伙”的意思,其本身并没有贬义,视其前面的修饰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例如:a water dog(水性好的人),dog tired(非常疲倦,形容人像狗一样疲倦),sick as a dog(像狗一样病,形容人病得很厉害)等。不仅如此,英国民族对狗还怀有喜爱的感情。如:His bark is worse than his bite(口恶心善)等。而在汉语中,有不少涉及狗的谚语和成语都是贬义的,如:“挂羊头卖狗肉”、“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汉语中常用“狗”比喻人,如:“忠实走狗”、“看家狗”、“狗苟蝇营”、“狗彘不若”等。在英语中除了喻人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词组、谚语等。“dog”作名词时指无赖汉、坏蛋、废物、不受喜爱(或欢迎)的人。有时加形容词修饰可指各种人,如:You dirty dog! (你这个坏小子),a dumb dog(沉默不语的人),a sly dog(暗中寻欢的人和暗地里偷鸡摸狗的人)。

当然,英文中“dog”一词有时也带有贬义,但往往含义与中文不尽相同,我们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It is a dog’s life Chris is leading. 某位教授认为“a dog’s life”的意思是“悲惨的生活”,因而在一篇论及中英文化差别的文章中将其译成“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其实,“a dog’s life”是指“争吵不休,过着不安宁的日子”。这类成语很多,如go to the dogs(每况愈下),dog-eat-dog(狗咬狗的,损人利已的),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还有一些没有任何褒贬涵义的用法,如dog days(大热天),doggy bag(餐馆里的打包袋)。据说,早先人们碍于面子,不愿明说要把剩菜带回家吃,佯称要带给狗吃,所以叫doggy bag。

在英国,“马”的作用高于其他动物,人们对马的特殊感情在习语中常常流露出来,如:(1) a willing horse(译成“俯首甘为儒子牛” ),(2) an iron horse(本意是“火车头”或“自行车”,译成“铁牛”或“拖拉机” ),(3) 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译成“牛不喝水强按头” )等。又如: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be on the high horse (趾高气扬,盛气凌人);hold your horse(不要急,镇静);eat like a horse(大吃大喝,狼吞虎咽);horse of another color(截然不同)等。可见,由“马”构成的英语习语是很多的。而汉语以“马”构成的习语多与军事、象棋有关。来自军事的如“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首是瞻”;来自象棋的如“马后炮”、“马前卒”。对中国农民来讲,最好的帮手莫过于牛,他们质朴的语言道出了牛在心中的地位:“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一头牛,半个家”、“点灯省油,耕田爱牛”。甚至以上由“马”构成的英语习语(1)、(2)、(3)都要译成汉语中的“牛”。这是因为英国人选择了“horse”做喻体,因为他们早期用马耕地,而中国人则说:“像老黄牛一样干活”,因为我们用牛耕地。由此看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在英、汉习语中,由不同的动物名称构成的习语还有很多,都是英、汉民族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心理倾向,其特殊的民族色彩也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所在。

2、审美习惯

由于不同民族受其民族个性的影响,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情绪。在这一点基础上,中西方对周围的事物价值认识不同。特别明显的是在英汉谚语中,虽然都常常借用动物来喻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但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一些动物的感情色彩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特别值得说的是“dog”一词,应该说西方国家特别是说英语的国家比我们更爱狗。在英美国家,人们喜欢养狗,因此常以“dog”来自称或互称,却不含卑劣之意。狗在英美国家还有着“人之良友” (Man’s best friend)之美称,故英语中有诸如“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 seldom bite” (嘴硬者手软),“Dog does no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等说法。其中大部分不含贬义;而在中国,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如“狗娘养的”,“狗东西”,“狗改不了吃屎”等,人们对狗好象没有什么好感。甚至今年招聘单位提出不要属狗的,虽然是就业歧视,但至少反映出人们对狗的不好印象。在对待年龄问题上,英美人与中国人的态度可谓大相径庭。在英美国家,年龄成为极具代表性的隐私之一,人们对于年龄讳莫如深。英语谚语“You can’t teach old dogs new tricks(年愈花甲不堪教)”就带有对年老的悲观和无奈色彩。在中国传统的排资论辈观念上,老年人常与老资格、老经验联系在一起,称呼上就有“老王”、“老李”等,从这层意义上讲,年老在中国逼供内不完全是一件憾事,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语中就有“莫到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说法。英中审美习惯的不同还体现在谚语比喻修辞格中喻体选择的差异上。例如,英谚“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the net”与汉语“抓到篮子里便是菜”、英谚“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与汉谚“挂羊头,卖狗肉”、英谚“Love me, love my dog”与汉谚“爱屋及乌”、英谚“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与汉谚“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等等,其喻体的选择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汉民族的不同审美习惯。

七.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是英、汉两个民族各自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这些习语生动形象,寓意深刻,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换句话说,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它语言成份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对其差异性的探讨与研究,将有利于人们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赋予英汉谚语丰富独特的内涵。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把握这两种谚语必须建立

在多文化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其蕴涵的哲理以及幽默所在。

参考网站

http://wenku.baidu.com/view/dfe585c24028915f804dc2da.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c4215168a45177232f60a20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6737863.html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ltlt研究性学习gtgt课程课题研究报告书课题名称中学生追星情况以及对学习的影响指导老师李佳年级班级七年级32班完成时间20xx年5月14日星期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书

高中 研究性学习报告 范本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发展中的问题电子垃圾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提出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制造了大量的电子垃圾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

关于中学生吃早餐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初中生使用早餐的调查报告组长XXX组员XXXXXXXXX摘要现当前现代化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而且许多人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作息习惯往往无暇顾及早餐特别是初中生吃早餐对他们来说似乎不是很重要便形成了早餐马虎午餐凑合...

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作为学生的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我们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此我们做…

关于中学生的消费观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关于90后中学生的消费观高20xx级13班指导老师小组组长小组成员一研究背景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

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研究报告书课题名称:中学生追星情况以及对学习的影响指导老师:XX年级班级:七年级32班完成时间:20xx年5月14日星期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书附表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我们课题…

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作为学生的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我们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对中学生...

中学生口头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口头语研究性学习报告时间20xx12994353来源20xx年9期教育探索作者王月琛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摘要使用口头语时间是中学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使用情况反映了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但目前还没...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1] 2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123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表一4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表二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表三5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表四6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咨询指导...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12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表一3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表二4研究性学习课程专家访谈录一5研究性学习课程专家访谈录二6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表789研究性学习课...

《中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博兴一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高中生近视问题的研究课题班级:高一课题组长:卢**课题组员:童**指导教师:范**(20XX20XX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高中生近视问题的研究》前言在近视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我们身边的水摘要本文是我们两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水的组成性质对我们生活中的水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它们的各自用途最后分析了曹娥江和龙山井和附近近边河道水质污染状况及其...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