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谜——大设计读后感

时间:2024.5.13

存在之谜

大学时有幸拜读霍金的《时间简史》,我的世界里开了一扇门--科学和哲学之门。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一些科学和哲学的问题。如果说《时间简史》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的最完美的一本书,是一本不太容易读懂的科普教材。那么《大设计》则更像是一本哲学书。书中围绕宇宙、万物、生命存在的意义,解读了最新宇宙学研究成果--M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需任何超自然作用的、在物理定律下自然发生的宇宙创生与演化图景,澄清了神学在“存在之谜”上对人的迷惑, 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在《大设计》中,霍金认为,继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以及粒子物理、弦论之后,M 理论是宇宙学最新的理论,也可称为“万物理论”。它是“一族不同的理论,其中的每一种只在物理场景的某一范围很好地描述观测”,是“把我们引向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的最新图像,这种图像和传统的、甚至与仅一二十年前我们画出的图像都大相径庭。”霍金“意识到时间像空间那样行为呈现了新的选择。它不仅排除了对宇宙具有开端的长期争议,而且意味着宇宙的起始由科学定律来制约,而不必由某种神来启动”。

M理论中谈到的多重宇宙使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源代码》,电影中男主角的遭遇正是直观的展示了平行宇宙中无限种可能。虽然平行宇宙本身是比较复杂而且没有被直接确认的一个东西,并且有很多种说法,但我比较看好的是分裂宇宙的这种说法,从宇宙诞生以来,已经进行过无数次这样的分裂,它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很快趋于无穷。我们现在处于的这个宇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它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宇宙。也许在某个宇宙中,小行星并未撞击地球,恐龙仍是世界主宰。在某个宇宙中,我们做着不同的事情,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人生。而也许在更多的宇宙里,因为物理常数的不适合,根本就没有生命和行星的存在??

我们无法预测平行宇宙理论是否最终会被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追问“存在”的孜孜不倦的态度,仍会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二篇:大设计读后感


《大设计》读后感

《大设计》内容简介: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

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这是一本以物理角度印证价值观、世界观的书,或者说价值观、世界观的根本起源,在于物理。从这些根本世界观里,对于人的构想: 人,由物质构成;物质,有自身各种发展和运行规律;由物质构成的人,也一定在这个物质运行框架内——从物理粒子结构,分析人类发展或者人类心理,是可行的。

因此,现在的心理学,属于一种概率科学或者统计学。以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只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概率,永远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第 1 页 (共 3 页)

书中原文为:如果科学定律确定了我们的行为,很难想象自由意志如何生效,这样我们似乎仅仅是生物机器,而自由意志只不过是幻影而已。

对于宇宙的构想:不管宇宙最终会是如何的(或者这个最终对于人类而言其实不存在),至少现在的所有想象,还没有能明确的结论。原因很简单,人类现有的世界观,不足以理解宇宙。现在的种种猜测,都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这若干年来积累的不同世界观,这些积累,在最近几百年里面,产生了各种巨大的飞越,但是,对于宇宙层面,宇宙的复杂性正在挑战人类根本构成的物质复杂性,作为人本身,暂时还看不到可以超越这个挑战的可能性。这是无奈的地方,也是有趣的地方。在我看来,永无止境,没有尽头,对于人来讲,应该算是幸福的。

深受启发的故事:几年前,意大利蒙札市议会禁止宠物的主人把金鱼养在弯曲的鱼缸里。提案的负责人解释此提案的部分理由是,因为金鱼向外凝视时会得到实在的歪曲景色,因此将金鱼养在弯曲的缸里是残酷的。——然而,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有被歪曲的实在图像???

其他有启发的内容及思考:根据实证主义哲学,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一个描述它的协调理论。我们正在寻求这个理论。但愿我们能找到它。因为没有一个理论,宇宙就消失了。一个系统不仅具有一个历史,而且具有每种可能的历史。宇宙的本身没有单独的历史,甚至也没有悠然独立的存在。

人们的自责心这么重,总能找到方法去自咎。——人的自我怀疑的印证。 存在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其性质是确定的,并与感知它们的观察者无关。 根据精确描述自然的量子物理原理,除非并且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或速度被一位观察者测量,这个粒子既不拥有明确的位置也不拥有明确的速度。

事实上,在某种情形下,单独的物体甚至并没有独立的存在,而仅作为众多的系综的部分而存在。除了精神及其思想,没有任何东西存在。(BY乔治.贝克莱)尽管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信仰一个客观的实在,我们也别无选择,只好装作仿佛它真是那样的。(BY大卫.休谟)我们的认识——因而我们理论以其为基础的观测——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一种类似透镜之物——我们人脑的解释结构塑造的。——换而言之,只是大脑建立的心理图像或者模型。

虽然说夸克构成质子和中子,因夸克之间的束缚力随着分离而增大,因此孤立的自由夸克不可能在自然中存在,所以我们永远观察不到夸克。——观察不到, 第 2 页 (共 3 页)

不等于不存在。大群体以与它单独成分的行为不同的方式行为。单个神经元的反应几乎不能成为人脑反应的前兆,有关水分子的知识也未能告诉你多少关于湖泊变化的信息。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是它是可理解的。(BY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除非你能指明一个参考系,相对于这个参考系来测量这个速度,否则引述一个速度没有任何意义。——研究和思考的环境设定(前提设定)的重要性。

在量子论中宇宙可具有任何可能的历史,每个历史都具有自己的强度或者概率幅度。——核心价值观?多样性?的起源。

我们要描述宇宙,可能只好在不同的情形下用不同的理论。

牛顿在几个世纪之前证明,数学方程能对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给出令人惊讶的准确描述,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在天穹。科学家们由此相信,只要我们知道正确的理论并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便能预见整个宇宙的未来。——数学,是一种表达形式。因此,必然存在其他的表达形式。

如果你处于足够近处,你能辨别出单个叶子,或至少树以及之间的空间。然而,如果你处于相当高的地方,把你拇指伸出就遮盖3平方英里的树,森林就显得是一片均匀的绿荫。我们会说,森林在那个尺度上是一致的。

一个均匀宇宙令人厌烦。 我们用自己的观测来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生我们。 如同存在具有三个大空间维度的宇宙概率一样,因为我们已经观察到标准模型描述我们的宇宙,所以这个概率相对于其他可能性的幅度是多小没有关系。——概率和个体的关系,概率说明整体可能,但是对于任何个体,概率没有任何准确预测意义。正是我们的存在赋予确定我们从何处在何时可能观测宇宙的规则。我们的宇宙和它的定律显得是一种设计,这两者都为支持我们而量体裁制,如果我们必须存在,改变余地就很小。——问题在于,我们是必须存在的吗?!还是只是恰好存在?

自发创生是存在实在之物而非一无所有。

这是一本以物理角度印证价值观、世界观的书,或者说价值观、世界观的根本起源,在于物理。

第 3 页 (共 3 页)

更多相关推荐:
作业1:大设计 读后感

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大设计读后感姓名宁魁学号GS1102414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大设计读后感姓名宁魁学号GS1102414怀着对霍金其他书籍一样激动的心情读了霍金的大设计整个阅读过程愉快而顺畅...

《大设计》读后感

霍金大设计读后感博士四班计算机学院潘道华13B903013看到大设计书名就会勾起人内心深处的疑问世界怎样来得科学家发现了世界的奥秘自然定律表明宇宙是那么的有秩序就像被什么设计过似的到底是谁设计了我们是上帝还是自...

霍金《大设计》读后感

这是一本以物理角度印证价值观世界观的书或者说价值观世界观的根本起源在于物理从这些根本世界观里对于人的构想人由物质构成物质有自身各种发展和运行规律由物质构成的人也一定在这个物质运行框架内从物理粒子结构分析人类发展...

读霍金《大设计》有感

读霍金大设计有感从人类起源到万物起源再到宇宙起源非神的创造我们也不是最被关注的中心焦点但一切的形成有太多的巧合机遇一切有可推敲的定理公式规律循规律行事可欣喜的攀到上层亦可徜徉漩涡的中心不学循规律要么是破坏者最终...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让生活简单且美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日期20xx0727设计中的设计一书购之已久被它吸引是其出众的包装设计洁白的封面纯粹且精致黑色端正的宋体字稍加设计以横平竖直的简洁形式排列落落大方且透出一股娟秀之美我认为优秀的设...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读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原研哉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原研哉编写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当我简单的翻阅了这本书时我被里面的设计深深的吸引住了于是我决定利用平时空闲的...

情感化设计 读后感

1对话主题如何实现产品的情感化设计2作者的主要观点情感化在设计中非常重要3文章分几部分说明各个部分次要观点四个部分a产品可以将情感信息元素从设计者那里传递给使用者b有感官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c设计是在深刻和广...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张学文自从昌乐二中学习回来后我校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课堂出发打造高效课堂就在我还很困惑迷茫的时候李校长将一本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交给我让我利用假期和开学的前五天把这本书好好读一读我如获...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

日本人设计读后感

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读后感日本的现代设计出现的在世界范围内较晚但是日本凭借着自己的发展在设计发展中也做了很大的发展日本一直在向外学习国外的文化虽然战争使他发展的较慢但是但日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在向很多国家学习这...

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读后感

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姓名学号专业应用经济学模块化是通过某种设计规则把复杂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从而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协调灵活性的一般过程模块化是信息时代产业结构发展的新型模式19xx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Badlwin...

当中国统治世界读后感————“朝贡体系”论的实质与中国对国际新秩序的设计

当中国统治世界读后感朝贡体系论的实质与中国对国际新秩序的设计怀着一种民族自豪感开始读这本书当中国统治世界况且还出自一位英国作家之手在读这本书之前处于对内容的猜测我本认为这又是一本带着中国威胁论色彩的书籍书中必然...

大设计读后感(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