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陋室铭》教学设计—夏安妮

时间:2024.3.20

《陋室铭》教学设计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汕尾学校 夏安妮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22课《陋室铭》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住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做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教学设想

1、 “三分诗七分读”, “诵读是解读古诗文的敲门砖”。所以,教学中应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采用范读、个读、男女生竞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设计梯度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师生互动,设计形象生动的板书,将核心内容直观表现出来。

3、在情感升华板块,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学习,说一说此时此刻最想跟刘禹锡说的话,将他们对诗人的感情推至高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

1、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2、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看到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了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简直是欺人太甚,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他愤然提笔写下了一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文章,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这位诗人就是——刘禹锡;这篇文章就是——《陋室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作品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如: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墓志铭:写在墓碑上称颂死者功德的文字。

3、图片展示“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的陋室”。

三、读铭文,赏陋室

1、全班齐读

2、朗读提示:①字音;②节奏;③韵律

3、推荐朗读

4、示范朗读

5、男女生竞读

6、全班齐读

四、读铭文,析陋室

思考:陋室陋吗?(不陋)

1、 陋室不陋,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景——清幽静谧

人——博学高尚

事——情趣高雅

主旨句:斯室陋室,唯吾德馨。

2、(1)作者借山水,用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2)作者借陋室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3、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五、情感升华

刘公,我想对你说……

六、课堂总结

《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那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潇潇洒洒地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全班齐读)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必做

2、完成《金牌学案》本课练习题

3、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铭》(选做)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德馨 景——美

人——儒

事——雅


《陋室铭》教学反思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汕尾学校 夏安妮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寥寥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练工整的语言表达出了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如何让刚刚接触古诗文不久的八年级学生透过文字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后,设计“新颖导入、多样诵读、情感升华”三个环节。以下谈谈我讲授本节课后的几点反思。

一、新颖导入,激发兴趣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多样诵读,感悟体会。

“诵读是解读古诗文的敲门砖”,古典诗文重在诵读。本文通篇协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因此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①学生在老师讲的背景故事吸引下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老师引领全班一起齐读感知,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产生阅读的欲望。②推荐朗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③听名家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读出文章的韵味。④自由朗读。不仅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韵律。⑤男女生竞读。以比赛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⑥全班齐读,及时巩固朗读效果。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三、情感升华,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服务”。前一天晚自习我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写下对刘禹锡最想说的话,此环节旨在赏析文本的基础上,对刘禹锡的情感有更深一步的抒发。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有直抒胸臆的表述,也有含蓄委婉的表述。其中林铠然同学讲到“……您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中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愿保持清廉,洁身自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神令当今官员自叹不如,更令人敬佩。视名利为粪土,一心为民是做官的最高境界。你的精神是崇高无上的。内心不陋,屋子何陋之有?国家若有刘公此等人才,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之复兴。”让我看到了学生洞察时事的睿智;黄俊铭同学讲到“……居于世外,冲破世纪黑暗的洪流,心静如水,以清澈之眼观彼之外界。”让我感叹学生文笔的精妙。通过此环节,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已是水到渠成。

四、遗憾不足,努力方向。

课堂教学,永远是充满遗憾的艺术。

1、在分析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时,由于学生一开始就将其定位为“不陋”的体现,我没有给予更多的分析。其实,台阶上长满了青苔,房屋的外面也长了很多青草,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陋室”,正是因为刘禹锡追求的是简单、朴素、朴实无华的生活,所以这样的环境,他是喜欢的,在他眼里是不陋的。当时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不至于留下遗憾。

2、在第2个问题“作者借山水,用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设计上相当拔高,缺乏阶梯,学生一时弄不清“心迹”是什么,也无法及时答到点上。如果当是我在提问前再设计一个小问题作为铺垫,前两个学生的回答也不会总停留在“这间简陋的房子有我这个品德高尚的人来居住,陋室就不陋了”这个层面上了。

3、由于前一节课已布置大家预习,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太少了。古诗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活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还没有搞懂,就很难理解此文的深层含义了,因此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应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是,我因害怕设计的内容上不完,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使很多重要的字词没有得到解答,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以至于个别学生在课后做练习题时出现最低级的错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古诗文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回首来路,徜徉其间,需要自己学习、探索、完善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我所痴迷的语文、我所热爱的学生和课堂,都是那样生动地融入我的生命,与我一起行走在路上。


第二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过程:新课链接:

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 rú 案牍 ....dú 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 品德高尚。 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 官府的公文

劳: 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 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名:著名。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说。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陋室铭》教案 第1页 共5页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三、探究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讨论后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二) 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提问: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不陋)为什么?(因为室主人不凡)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板书德馨)

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

提问: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板书: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陋室不陋呀!请大家一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 四、思维拓展: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

《陋室铭》教案 第2页 共5页

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6、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7、“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

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8、仿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的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作品举例:

1、《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白杨礼赞 》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莲花 松树

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等)

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陋室铭》教案 第3页 共5页

物 (托物言志) 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

陋室

佳作。(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

德馨 居室环境: 清幽雅致。 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

(安贫乐道)

不陋

(高洁傲岸)

(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九年后被召回

交往人物

属广东省)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

: 高雅脱俗 (今属安徽省)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

日常生活: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座右铭。 3.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

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气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陋室铭》教案 第4页 共5页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 回答:往来。

有相对 ? 回答:无。 鸿儒相对 ?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

《陋室铭》教案 第5页 共5页

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19. 5.文化寻踪: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以诗文明志的传统。

(2)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作者的陋室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绿色、亲近自然、生活简朴、居室的文化气息等等。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之雅? 环境:清幽 来往的人:高雅 主人生活:清闲 (4)7.文章末尾为什么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 以先贤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以孔子的话来暗示是君子居之 。

(5)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作者的生活志趣。(安贫乐道)

四、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1.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

态度——乐

《陋室铭》教案 第6页 共5页

更多相关推荐:
中学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中学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孟津县双语实验学校张玉杰上传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悲欢而五年级的学生仿佛初生牛犊安全意识非常淡漠所以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对于安全教...

小学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一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莱西市城关小学一学情分析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但因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够强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安全常识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广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

小学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教案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20xx年安全教学将以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狠抓安全工作责任落实为重点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为目标夯实基础超前防范积极应对确保安全为学校...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泉掌中心示范小学安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确保万无一失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二安全教育工作重点1加大安全教育宣...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石寨铺镇中心小学20xx年秋季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学校安全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一贯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学校正常工作开展的保障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工作目标确保学校...

三年级下册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安全教育教学计划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但因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够强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灌输安全的意识安全教育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的安...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安全常识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三个...

一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一年级安全教学计划安全就是生命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在上学期通过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班里的孩子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概念本学年我们将继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根据学生的特点继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

二年级下学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学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从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指示为宗旨紧绷安全心弦务实工作教给学生安全常识养成处处注意安全的好习惯保证班内外学生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全面提高我班教育教学质...

二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学计划小学生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但因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够强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及时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的安危是...

教师个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制定阚元才安全就是生命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根据学生的特点继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了进一...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