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24.5.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 教学时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动脑积极,

思维活跃。?

3、 加强了学生的书写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在新学期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4、 练习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二、不足之处?

1、 小组活动效率不高,部分差生总当听众。

2、 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把握不够好,有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

3、 对学生学习的速度要求统一步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4、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努力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

3、加强差生辅导,尊重个别差异。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部分)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本单元以儿童非常喜欢的“魔术”为背景,创设多种魔术表演的“情境串”,呈现了多彩的舞台场景。素材的选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体现知识的形式与建构过程。本单元把同数连加单独编一个信息窗,在这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并体会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这样处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同数连加算式特点的认识,有助于体会加法的局限性,使学生充分的体验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捷性。

3、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材通过三个不同的魔术表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表象,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设有三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魔术师正在表演变花的情境,通过“一共有多少朵花?”和“一共有多少个灯笼?”等问题,学习几个几连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魔术师正在表演变葫芦的情境,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葫芦?”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等问题,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用乘法比较简便,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魔术师变鸽子的过程。通过解决“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和“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两个问题,学习有关1和0的乘法,让学生知道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有关0的乘法。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重视经验的积累,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繁琐性和乘法学习的必要性。

2、重视直观操作与体验,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很多活动形式,如“摆一摆”、“算一算”、“数一数”等。教师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乘法的过程,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个信息窗各安排1节新授课,课堂上适当的进行巩固练习;“我学会了吗?”安排1课时,作为复习课。本单元总共计划安排四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3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部分)

第一课时 信息窗一:变花(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相同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第一页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2、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内容:

(1)魔术师变花,变了( )次,每次变( )朵;有(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 )条鱼;空中挂了( )串灯笼,每串有( )个;有( )盏聚光灯,每盏有( )个灯泡。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相互说说。

(3)根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面列式计算:

①一共变了多少朵花?

②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④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一题:2+2+2=6(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4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大家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尝试练习:

一个人一只手有5个指头,你和你的同桌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指头?

2、达标练习:

(1)一个同学有5支铅笔,你和你们组4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自主练习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学生观察图意,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2: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练习时,同桌合作,变换学具的个数反复进行。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练习:

第3题:数一数,算一算。练习时,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4题提供的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交流有关洗照片的生活常识,知道通常镜头中有几个人就洗几张照片,然后独立解决。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5 第6题是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在学生独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学生找出的规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连加

2+2+2=6 3个2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4+4+4+4=16 4个4相加

加数相同

第二课时 信息窗二:变葫芦(新授)

磁村镇中心学校 陆存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小棒、小正方形、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台出示主题图)

师:舞台上又进行了什么魔术表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你能列式解决吗? 5+5+5+5+5+5+5+5=40(个) 4+4+4=12(个)

二、探究新知。

1、操作感知。

(1)让学生用小棒摆3个2或2个3。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既可以先横着一行摆3根小棒,摆2次,也可以先竖着摆2根小棒,摆3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6 学生摆完后,教师提问:

每次摆2根小棒,摆3次,要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等于几?学生列出算式:2+2+2=6(根)

每次摆3根小棒,摆2次,要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等于几?学生列出算式:3+3=6(根)

2+2+2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

板书:3个2。

3+3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

板书:2个3。

(2)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摆4个3或3个4。

教师提问:每次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次?

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求3个4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用加法算:3+3+3+3=12或4+4+4=12。

(3)让学生用小圆片摆5个4或4个5。

摆完后,先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用加法算:4+4+4+4+4=20或5+5+5+5=20。

(4)归纳小结:求3个2或2个3相加是多少,4个3或3 个4、5个4或4个5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教师板书:乘法

2、乘法算式的写法。

师:下面我们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

教师明确指出:要想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必须知道8个5或5个8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5+5+5+5+5+5+5+5=40或8+8+8+8+8=40”,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8乘5或5乘8”。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

教师板书:8×5=40 5×8=40

3、引导学生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

使学生看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教师结合8×5=40 5×8=40两个算式,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7

教师明确指出:8和5相乘可以写成8×5,也可以写成5×8。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5、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样列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看图列算式。第1小题,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学生回答出“表示2个8”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2个8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2个8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主练习2: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述改写理由。

自主练习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写算式,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或2×4,6和4相乘写成6×4或4×6都是正确的。

自主练习4:连线。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并说一说连线的依据。题目中的4+4+4+4+4是多余信息。

自主练习5:小游戏。练习时,让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边活动边说算式。练习结束后安排一些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只列出算式,不算出得数。

自主练习6:把盖住的画出来。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弄清题意后说一说2×4表示的意思,明确2×4既可以表示2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2相加,再根据算式画图,以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自主练习7:解决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 乘法

5+5+5+5+5+5+5+5=40 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也可以写作:8+8+8+8+8=40 5×8=40 读作:5乘8等于40

∶∶∶ ∶

因乘因 积

数号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8

第三课时 信息窗三:变鸽子(新授)

磁村镇中心学校 陆存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展台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 3 = 12

( ) ( ) ( )

二、创设情境。

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三、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展台出示第一幅主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展台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提问: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9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2、归纳小结。

(展台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看图列算式。第1小题,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乘法算式的意义。第2小题,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第1小题,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第2小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自主练习3: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4:解决问题。学生既可以提出有关1的乘法问题(如算一共有多少面红旗),又可以提出其他的乘法问题(如算共有多少面黄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解答。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和0的乘法

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第四课时 我学会了吗?(复习)

磁村镇中心学校 黄福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了多幅情景图,结合题意和图中已有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2、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答。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0 教学重点、难点:1、把图上的内容看准确。2、能熟练的列出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分析图意。

(展台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

师: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

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

小组派代表说算式,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 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 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 6×1=6(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 4×3=12(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1

2×4=8(人) 4×2=8(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教师应该给予肯定。

三、补充练习。

1、看图,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写算式。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想:每份( )个,有( )份,表示(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②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想:每份( )个,有( )份,表示(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①2+2+2+2+2=( )×( )

想:每份是( ),有( )份,表示( )个( )相加。

②6+6+6+6=( )×( )

想:每份是( ),有( )份,表示( )个( )相加。

③7+7+?+7=( )×( )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00个

想:每份是( ),有( )份,表示( )个( )相加。

四、数学小知识。

(展台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数一数教学反思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现又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70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

(全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数一数教学反思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教学反思左右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使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gt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数学科任教师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情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数一数教学反思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所以课前在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数学课件带领孩子们到多媒体教室进行第一堂数学课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教学反思文章来源cnviewthreadphptid52706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2第一节可爱的校园2第二节快乐的家园2第三节玩具2第四节小猫钓鱼2第五节文具3第二单元比较3第一节动物乐园3第二节高矮3第...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数一数教学反思数一数的教学内容是第23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反思

数一数教学反思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第一节可爱的校园这节课中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位”教学反思

借助形象化语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数位教学想到的关键词形象化语言关键问题问题驱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1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紧接着就是数位的教学学习借助计数器理解数位及表示含义并能写数实际教学之后心里很不踏...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几》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第几教学反思本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本课创设情境感悟新知环节让学生理解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进一步感悟新知活动中又让学生体验了第几的相对性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