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实验报告4(人教版高一)-碱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时间:2024.4.5

高中化学实验四 碱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目的】

1、认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探究钠与氧气、水反应。

2、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探究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3、实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

4、掌握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

【实验器具】

仪器:玻璃片、小刀、滤纸、镊子、坩埚盖、大烧杯、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试管、火柴、铂丝(或光洁无锈铁丝)、酒精灯、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

试剂:金属钠、过氧化钠、水、酚酞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胆矾粉末。

【实验探究过程与结论】

一、探究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

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焰色反应

1、实验操作

(1)将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干净,再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2)蘸取试样(固体也可以直接蘸取)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从而判断试样中所含元素种类。

(3)将铂丝再用稀盐酸清洗干净,即可继续做新的实验。

注意:若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多数情况下钾离子溶液中常含有钠离子,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很浓的黄色,掩盖了钾元素很浅的紫色,导致无法判断)。

2、实验结果

钠元素的焰色为,钾元素的焰色为,铜元素的焰色为

【实验练习】

1.钠着火时,采用哪种来灭火方式最好…………………………………………………( )

A、水 B、煤油 C、泡沫灭火器 D、砂子

2.少量NaOH最好贮存在…………………………………………………………………( )

A、敞口塑料瓶中 B、玻璃塞的棕色瓶中

C、橡胶塞的广口瓶中 D、铁制容器中

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还原性:Na>K B、离子半径:Na>K

C、热稳定性:Na2CO3>NaHCO3D、熔点:Na<K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反应TiCl4+4Na=Ti+4NaCl中作还原剂

B、NaOH应密封保存,以防分解变质

C、金属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D、盛放K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5.将6g钠和3.2g硫粉迅速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

A、Na2O和S B、Na2O和Na2O2C、Na2O和Na2S D、Na2O2和Na2S

6.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是…………………………………( )

a.试管夹,b.镊子,c.小刀,d.冷凝管,e.滤纸,f.研钵,g.烧杯,h.坩埚,

i.石棉网,j.玻璃片,k.药匙,l.燃烧匙

A、abdi B、cefk C、fghl D、bcegj

7.从理论上讲,Li是很活泼的金属,与水反应应当很剧烈。但事实上反应却是开始较快,一会儿就迅速缓慢起来。其原因主要是…………………………………………………( )

A、Li的密度很小,浮在水面上 B、生成物LiOH溶解度较小,附着在Li表面

C、反应开始放热而使速率变慢 D、反应产物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8.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pH值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pH值增大,有O2放出

9.下列对进行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灼烧铂丝到火焰无色时,再蘸被检验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都要将铂丝蘸浓盐酸后灼烧至火焰无色为止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强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

A、仅③不正确 B、仅④不正确 C、④和⑤不正确 D、全部正确

10.Na2CO3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物质,某中学某学生拟在实验室中制备Na2CO3。下面是他的制备实验过程:

将50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50mL NaOH溶液均分为两份,各25mL;

②用第一份25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③再小心煮沸溶液1~2分钟;

④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25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问题

I、在②中,刚通入CO2时发生的反应是;而后又发生反应;将以上两个反应分别改写成离子反应是

③中煮沸溶液的目的是

④中混合另一份NaOH溶液后发生的反应是,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是

II、按该同学的设计,第②步实验装置如下:

(1)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固体)和溶液;

(2)装置B使用的试剂最好是(选择:水、饱和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作用是,不选择其它三种试剂的原因是(简要文字说明)

(3)写出B中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如果不用B装置,最终得到的Na2CO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有

(4)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③、④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为合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第二篇:铬,锰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的实验报告


铬,锰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1.了解铬和锰的各种常见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2.
掌握铬和锰各种氧化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
了解铬和锰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及介质对氧化还原性产物的影响。

1.
  在酸性条件下,用锌还原Cr3+Cr2O72-,均可得到天蓝色的Cr2+
2Cr3Zn2Cr2Zn2
Cr2O72-4Zn14H+2Cr24Zn27H2O
  灰绿色的CrOH3呈两性:
CrOH33H+Cr33H2O
CrOH3OH-[CrOH4]-(亮绿色)
  向含有Cr3的溶液中加入Na2S并不生成Cr2S3,因为Cr2S3在水中完全水解:
2Cr33S2-6H2O2CrOH33H2S
  在碱性溶液中,[CrOH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H2O2氧化为CrO42-
2[CrOH4]-3H2O22OH-2CrO42-8H2O
  但在酸性溶液中,Cr3的还原性较弱,只有象K2S2O8KMnO4等强氧化剂才能将Cr3氧化为Cr2O72-
2Cr33S2O82-7H2O =Cr2O72-6SO42-14H+
  在酸性溶液中,Cr2O72-是强氧化剂,例如:
K2Cr2O714HCl(浓)=2CrCl33Cl22KCl7H2O
  重铬酸盐的溶解度较铬酸盐的溶解度大,因此,向重铬酸盐溶液中加Ag+Pb+Ba2+等离子时,通常生成铬酸盐沉淀,例如:
Cr2O72-4Ag+H2O2Ag2CrO4(砖红色)2H+
Cr2O72-2Ba2+H2O2BaCrO4(黄色)2H+
  在酸性溶液中,Cr2O72-H2O2能生成深蓝色的加合物CrO5,但它不稳定,会很快分解为Cr3O2。若被萃取到乙醚或戊醇中则稳定得多。主要反应为:
Cr2O72-4H2O22H+2CrOO22(深蓝)5H2O
CrOO22C2H52OCrOO22C2H52O(深蓝)
4CrOO2212H+4Cr37O26H2O
  此反应用来鉴定Cr)或Cr)。

2.

MnOH2易被氧化
Mn2+2OH-MnOH2s)(白色)
2MnOH2O22MnOOH2s)(棕色)
  在浓硫酸中,MnSO4KMnO4反应可生成深红色的Mn3+(实际是硫酸根的配合物):
MnO4-4Mn2+8H+5Mn3+4H2O
Mn3+可存在于浓硫酸中,若酸度降低,则Mn3+歧化为Mn2+MnO2
2Mn3+2H2OMn2+MnO2s)+4H+
  在中性或近中性的溶液中,MnO4-Mn2+反应生成MnO2
2MnO4-3Mn2+2H2O5MnO2s)+4H+
  在酸性介质中,MnO2是较强的氧化剂,本身被还原为Mn2+
2MnO22H2SO4() 2MnSO4O22H2O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后一反应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少量氯气。
  在强碱性溶液中,MnO4-能发生下列反应,生成浅蓝色的不稳定的MnO3-,并放出氧气:
2MnO4-2MnO3-O2
MnO3-进一步歧化反应:
2MnO3-MnO42-MnO2
  在强碱条件下,强氧化剂能把MnO2氧化成绿色的MnO42-
2MnO4-MnO24OH-3MnO42-2H2O
MnO42-只在强碱性(pH13.5)溶液中才能稳定存在,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MnO42-发生歧化反应:
3MnO42-4H+2MnO4-MnO22H2O
  在有硝酸存在下,Mn2+可被NaBiO3PbO2氧化成MnO4-,例如:
5NaBiO32Mn2+14H+2MnO4-5Bi3+5Na+7H2O

1.铬的化合物的性质
1Cr2+的生成
  在1mLCrCl30.1mol·L1)溶液中加入1mLHCl6mol·L1)溶液,再加少量锌粉,微热至有大量气体逸出,观察溶液的颜色由暗绿变为天蓝色。用滴管将上部清液转移到另一支试管中,在其中加入数滴浓HNO3,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2)氢氧化铬的生成和酸碱性
  用CrCl30.1mol·L1)溶液和NaOH2mol·L1)溶液生成CrOH3,检验它的酸碱性。
3Cr)的还原性
a.CrCl30.1mol·L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2mol·L1)溶液使呈亮绿色,再加入H2O23%)溶液,微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b.Cr2(SO4)30.1mol·L1)溶液中加少量的K2S2O8s),酸化,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4Cr3+Na2S溶液中的完全水解
  在Cr2SO430.1mol·L1)溶液中加Na2S0.1mol·L1)溶液有何现象(可微热)?怎样证明有H2S逸出?写出反应方程式。
5CrO42-和Cr2O72-的相互转化
a.K2CrO40.1mol·L1)溶液中逐滴加入H2SO42mol·L1)溶液,然后逐滴加入NaOH2mol·L1),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b.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K2CrO40.1mol·L1)溶液和几滴K2Cr2O70.1mol·L1)溶液,然后分别滴入Pb(NO3)20.1mol·L1)溶液,比较两试管中生成沉淀的颜色。解释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c.AgNO30.1mol·L1)溶液代替Pb(NO3)2溶液,重复15b实验。
6Cr)的氧化性
a.K2Cr2O70.1mol·L1)溶液中滴加H2S溶液(饱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b.取少量K2Cr2O7s),加入10滴浓HCl,加热,检查逸出的气体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7Cr3+的鉴定
  取5滴含有Cr3+的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6mol·L1)溶液,使溶液呈亮绿色,然后滴加H2O23%)溶液,微热至溶液呈黄色,待试管冷却后,再补加几滴H2O20.5mL戊醇(或乙醚),慢慢滴入HNO36mol·L1)溶液,摇荡试管,戊醇层中出现深蓝色,表示有Cr3+存在。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

2.
锰的化合物的性质
1MnOH2的生成和性质
  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0.5mLMnSO4(0.1mol·L1)溶液,再分别加入NaOH2mol·L1)溶液至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两支试管中迅速检查MnOH2的酸碱性;另一支试管在空气中振荡,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解释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2MnS的生成和性质
  在MnSO40.1mol·L1)溶液中滴加H2S溶液(饱和),有无沉淀生成?再向试管中加NH3·H2O2mol·L1)溶液,摇荡试管,有无沉淀生成?
3Mn3+的生成和性质
  取5MnSO4(0.5mol·L1)溶液加两滴浓H2SO4,用冷水冷却试管,然后加3~5KMnO40.01mol·L1)溶液,有何现象?将所得的溶液用Na2CO31mol·L1)中和,使pH值升高,则Mn3+歧化为Mn2+MnO2
4MnO2的生成和性质
a.KMnO40.01mol·L1)溶液和MnSO40.5mol·L1)溶液混合后,是否有MnO2沉淀生成?
b.MnO2和浓HCl制备氯气,(见实验六中四.21b)
5MnO3-的生成和性质
  取1mLNaOH40%)溶液于试管中,加23KMnO40.01mol·L1)溶液,摇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再滴加H2SO41 mol·L1)溶液,又有何现象发生?
6MnO42-的生成何性质
  在2mLKMnO40.01mol·L1)溶液中加入1mLNaOH40%)溶液,再加少量的MnO2固体,加热,搅拌,沉降片刻,观察上层清液的颜色。取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稀H2SO4酸化后有何现象?为什么?
7)溶液的酸碱性对MnO4-还原产物的影响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KMnO40.01mol? L1)溶液,再分别加入5H2SO42 mol·L1)溶液、NaOH6mol·L1)溶液和H2O,然后各加入几滴Na2SO30.1mol·L1)溶液。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8Mn2+的鉴定
  取两滴MnSO40.1mol·L1)溶液和数滴HNO36mol·L1)溶液,加少量的NaBiO3s),摇荡试管,静置沉降,上层清液呈紫红色,表示有Mn2+存在。
9Mn2+Cr3+的分离与鉴定
  某溶液中含有Mn2+Cr3+,试分离和鉴定之,并写出分离步骤和有关反应方程式。

*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倒入指定容器中。

更多相关推荐:
Ds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6掌握铜银锌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二实验原理IBIIBCuZnCu21Zn2AgCdAg1Cd2AuHgAu13H...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天水一中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目的1通过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加深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2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和钠离子实验器材及试剂器材试剂实验步骤...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一实验目的1比较并解释配离子的稳定性2了解配位离解平衡与其它平衡之间的关系3了解配合物的一些应用二实验原理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配位个体处于配合物的...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新doc

实验6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关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2熟悉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的意义3了解利用配合物的掩蔽效应鉴别离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

实验四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免费)

实验四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1简单离子与配离子的区别铁氰化钾K3FeCN6加SCN无血红色Fe3nSCNFeNCSn3n有血红色结论FeCl3为离子型简单化合物在水中可解离出大量的Fe3K3FeCN6为配合物配离子...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6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关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2熟悉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的意义3了解利用配合物的掩蔽效应鉴别离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

实验十一 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和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合物的生成和组成2了解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的区别3了解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4了解螯合物的形成条件及稳定性二实验原理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以配位键...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四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一实验目的1比较并解释配离子的稳定性2了解配位离解平衡与其它平衡之间的关系3了解配合物的一些应用二实验原理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配位个体处于配...

实验三_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三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和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合物的生成和组成2了解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合复盐的区别3了解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4了解螯合物的形成条件及稳定性5熟悉过滤盒试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由中心离子或原...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关配合物的生成配离子及简单离子的区别2比较配离子的稳定性了解配位平衡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溶液酸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由一个简单的正离子和几个中性分子或其它离子结合而成的复杂...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目前位置首页gt羧酸及其衍生物gtK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一般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IR特征教学重点IR特征教学安排B5K1gtK210min一一...

苏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案实验名称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验证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羧酸及其衍生物化学性质的认识了解肥皂的制备原理及其性质教学重点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