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3.3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 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实例: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真子集:如果A 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íB, BíC ,那么 AíC

④ 如果AíB 同时 Bí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1).增函数
8.函数的奇偶性

(1)偶函数:f(-x)=f(x) 图象关于y轴对称

(2).奇函数: f(-x)=—f(x) 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


图象特征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 → 指数
真数 ← → 幂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注意:换底公式
1、对数函数的概念: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第二篇: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平面向量1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平面向量

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

②结合律:;③

⑸坐标运算:设,则

18、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则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

19、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②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当时,

⑵运算律:①;②;③

⑶坐标运算:设,则

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

,其中,则当且仅当时,向量共线.

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不共线的向量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是线段上的一点,的坐标分别是,当时,点的坐标是.(当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

⑵性质:设都是非零向量,则①.②当同向时,;当反向时,.③

⑶运算律:①;②;③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则

,则,或. 设,则

都是非零向量,的夹角,则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⑵

;⑷

);

).

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升幂公式

降幂公式

26、

(后两个不用判断符号,更加好用)

27、合一变形把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化为“一个三角函数,一个角,一次方”的形式。,其中

28、三角变换是运算化简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变换,提高三角变换能力,要学会创设条件,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和技能.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如下: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的二倍;的二倍;的二倍;的二倍;

;问:

;④

;等等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常用降幂公式有:。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常用升幂公式有:

5)公式变形:三角公式是变换的依据,应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逆用及变形应用。

如:

=

=;(其中;)

6)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运算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

基本规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无理化有理,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

如:

高考试题来源:http://www.gaokao.com/zyk/gkst/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20xx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数学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家教资料集合与函数专题复习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1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如集合AxylgxByylgxCxyylgxABC中元素各表示什么2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1???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3)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3集合的中...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1集合与元素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sinbsinb2RcsinC2R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a2Rsinb2Rsinc2RsinCsina2RsinsinCc2Ra...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