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有幸代表秦皇岛参加河北省的优质课大赛,富有挑战的是,抽到了第一号,第一个登上讲台,都说第一个会吃亏,既抽之,则安之我教授的篇目是《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篇幅也较长,教学内容的选取是重中之重,结合石家庄十五中高二三班学生的学情实际,我还是决定通过教学写景段落来提升学生鉴赏写景语句的能力,注重方法的探究总结,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写景部分的鉴赏上;这个部分的默写也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十几套考题中出现,所以兼顾把背诵也当堂完成

我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骈文特点、写景思路、写景句子鉴赏、当堂背诵重点是写景句子的鉴赏,前三个目标也是为了背诵做好铺垫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有放声读,有默读,有小组合作读,并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这节课,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学生,都感觉任务指向明确,既达成了目标,又都很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在学法指导上,不是我硬性的施加,也不是全靠学生自主随意完成,而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形成方法性的东西这就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高二的学生,自主性要强一些,老师要充分相信他们骈体文的特点,我结合《师说》加以引导,同学们就快速地找出;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学生合作鉴赏,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从手法、角度、炼字、意境四个方面重点突破,进而指导他们今后的鉴赏;背诵,也是无形中告诉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后再背,就会事半功倍,扎实持久

在教学中,我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没有墨守成规,逐段分析,而是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切分,选取几个点来交给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全面,实际学生未必受益,一课一得,虽然略显单薄,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不能贪多,而是应认真咀嚼,逐步提高

在合作探究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后进行了有准备的讨论,全班起立讨论,很有气势,讨论现场也很热闹,人人都参与了进来,并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汇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当中,对之进行了指导,解决了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在导语设计上,我从江南三大名楼及其相关名人诗文这方面进行了情境的创设,而且指向明确,就是把写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去含英咀华,领略滕王阁的秀美景色学生

带着这种美感,走进文本,触碰文本,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力求朴素,导语和我诵读的时候,有古筝衬乐,诵读时还配上了精美的图片,增强了形象性多媒体上的问题,提得具体、明确、简练,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激趣导入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得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高,有收获

在整节课,做到了一课三得,重要的是得到了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还有背诵的方法并立竿见影,还有骈体文的语言特点,有点有面,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使学生40分钟,每一分钟都充满了意义

当然,每节课都是有缺憾的,我会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艺,向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迈进在此,感谢秦皇岛一中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教科所陈宝元老师的指导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学技艺,要想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就要敢于吃苦,不耻下问,这样才会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第二篇:腾王阁序 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求索

——《滕王阁序 并诗》的教学反思

弘扬中学 张舒

《腾王阁序 并诗》是苏教版教材必修四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本文是一篇文质兼具的骈文,在唐代就已经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如果按照惯常的教法是:首先整体感知字音,熟读课文;然后串讲字词之意,分析文章段落大意;最后分析作者在此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来表情达意(手法技巧)。然而这样一来,一篇“活生生的”美文就给上“死了”,最后教学效果也不大理想。如何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反复诵读课文,最后选择从文章中的一句话——“兴尽悲来”入手,分析作品中体现“兴“的段落,品味作品中抒发“悲”的语句,从而领悟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一来,课堂思路更加清晰,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了解文章的内容。

2、 关注文章中的典故出处与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赏析此文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感悟骈文的语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体悟一下,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一层不变的?是不是至始至终犹如一个平静的湖面?

如果用一个数学图形来表示作者的情感变化,你会如何来描绘?(结合苏轼的《赤壁赋》情感的变化启发学生,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出来。——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你是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的?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的语句?

导语评价:导语以设问的形式,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开门见山,直奔作者的情感,抓住课文关键语句,一点入手,牵及全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铺平了道路。

教学过程

一、品读——“兴”

1、“兴尽悲来”,作者为何而兴?

——人杰地灵、良辰美景(第一、二、三段)。

胜地: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

瓯越。” ??历史久远、界域辽阔、地势宏伟 。(图片展示)

胜友: 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

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

盛宴: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

美景:重点赏析

A、(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学生讨论,哪些文字写得较美,你比较喜欢?)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1

“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

??????(学生各抒己见)

C、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介绍骈文文体的特点并品读这一段

落。

D、小结:本部分写滕王阁周围秋景之美,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点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语段,熟悉课文关键语段,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学习方法主要是: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字词,品一品句子。

二、感悟——悲

1、“兴尽——悲来”作者为何而悲?

——为自己的失意人生。(在此补充写作背景: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点评: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艺术风格都与作者的 人生和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要理解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2、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由宇宙的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

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宇宙—人生)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点评: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而且此环节也联系前面所学,温故知新。

3、 文以气为主,这里的“气”是文章的气质和品格,也可以说是作品的精神和灵魂,作者 在此抒发了什么样人生感慨?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

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

作者是不是“一悲到底”?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作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典故: “孟尝高洁”“阮籍猖狂”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等终军之弱冠”借古写怀。“杨 2

意”“钟期”引用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点评:此处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作者的感慨是复杂的、矛盾的,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

4、《滕王阁序》定为华丽风格的典范,大量典故的运用,修饰词藻,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有何作用?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点评:这里自然过渡到典故的作用这个问题设置上来,本文中大量运用了典故,且比较全面,可以和辛弃疾的诗词结合起来赏析。(此处联系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典故的运用与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点评:这里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一方面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拓展知识面,举一反三,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为下面的问题铺垫。

2、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 3

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点评:此处的拓展,是一种人生观的引导。另外,在此处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从行文的角度来领会作者的主旨,有的文章行文比较消极,但主旨积极,比如余光中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条命》和林清玄的散文《可以预约的雪》;有的文章行文积极热闹,只是为了以乐来衬悲,或者是“兴尽悲来”的感悟,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字句属对极工,词旨转折一气,结构浑成,竟似无缝天衣,尤属绝无而仅有矣。”(再一次诵读)

点评:这次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出语言的美,读出作者的悲愤之情和旷达乐观之感。美文离不开诵读,美文也要“美读”。

教学感言: 这篇文章这样上下来,自己觉得较为轻松,轻松的是清晰的分析思路,合理的设置问题,让老师不觉得疲惫,使学生不觉得乏味;但也较为沉重,沉重的是为王勃的失意与伤感,年轻的沧桑,辉煌的伤痕,正因如此,所以更敬佩他的挣扎和自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收获颇多,选好一个角度,上好一节课,往往事半功倍。我们年轻教师要勤学勤思,教而不思则罔,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用屈原的一句话勉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更多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个特征对偶与用典3积累文化知识教学重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第二三段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教学...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作敢...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教案

滕王阁序教学目标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四背诵课文25段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一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3熟读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2掌握文中常见...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宁德四中林盛滨案例背景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但用典多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学案

滕王阁序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

滕王阁序教学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编写人常红霞审核人施秀娟滕王阁序并诗课前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目标1记从文中选择精彩段落或名句背诵2读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3写抓住景物主要特征描写某一景物...

腾王阁序 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求索滕王阁序并诗的教学反思弘扬中学张舒腾王阁序并诗是苏教版教材必修四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本文是一篇文质兼具的骈文在唐代就已经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如果按照惯常的教法是首先整体感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大全

芦花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4...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大全[1]

芦花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4...

成数教学反思

成数教学反思篇一成数gt教学反思相比于折扣成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但有了折扣的铺垫学生理解起成数也不算太难教学时我多训练了几个将成数化成百分数的练习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成数的具体含义试一试的问题和两个例题类型不...

八年级上册《老王》教案分析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老王教案分析及反思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案例及反思上好一堂课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前提而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这对老师来说是颇费思量的本文想借人教课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中的老王的设计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谈一点...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