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时间:2024.3.24

记者访问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的同一个人,面对无比微妙、无比深透的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提问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根据新闻实践的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的提问方法有这样几种:

一、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这样,记者的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 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的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的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

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

1.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

2.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的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的感觉。 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的直白而没能说出来。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的话就能痛快地说出来。

3.善于处理谈话跑题如果对方谈话跑了题,谈的又是一般性的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的不满。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的表现。此时,记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然而又有礼貌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如果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要考虑自己的采访提纲是否妥当。

二、迂回法—— 这种提问是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攀谈的形式稍作迂回,然后逐步将谈话引上正题。这种访问一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与报道方式的限制。

当采访对象感到紧张拘束,或者思想有所顾虑不大愿意交谈,或者虽然愿意谈,却又一时不知该怎么谈的情况下,记者都可以采取侧面迂回的提问方式,逐渐将谈话引上正题。有些时候,记者不大摸底,想先试探一番,也可以侧面提问。 侧面提问的内容,应该是采访对象熟悉的、感兴趣的,甚至是最简单、最平常的,对方几乎无需思考,张口即答。这样,双方就能搭建起进一步交谈的基础。 应当明确的是,记者旁敲侧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聊天的内容应当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表面上似乎和采访无关,实质上应该是有关联的。 如果有的采访对象确实不了解情况,没有什么话可说,那也不要勉强,不要强人所难。记者可以说上几句得体的话,让对方带着笑脸离开。要是再从中总结一下,也会积累一点经验。

三、诱导法—— 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具有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的信息引导出来。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又可以诱发对方的情感。

当记者遇到采访对象了解许多信息,却因谦虚不大愿意说,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会说,或者要谈的事情需要一番回忆,或者对方想说又不便自己主动说等情况时,都可以采取诱导提问方法。这种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导对方明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渐渐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也可以激活对方的思路,引起对方的联想。由于这种提问的针对性较强,对方会感到无处退让。

记者在采访前的准备充分,提问就是由已知求未知,提问就能准确恰当。同时,记者还能讲出一些具体事例,让对方回忆当时的情景或心理活动。这样,谈话的时间可能不长,却能够得到很有价值的材料。另外,由于记者事先做了准备,采访对象不愿意说时,记者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进行提问,促使对方不得不开口。

有的访问对象本身材料很多,只是每天的生产、工作已经成了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的,或者一时也不容易想起来。这时候,记者只要讲出一点类似的事例,或者有意识地朝某个方面引发一下,便可以引起对方的联想,从而谈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运用这种方法,记者特别要把握“启发诱导”与“强加于人”之间的界限。 国外一些新闻学者主张避免诱导性提问,因为它“好像是在拐弯抹角地引出一个特定的回答,而不是客观地探问被采访者内心的想法”,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把“诱问”变成了“强问”,结果就是这样。

另外,在运用诱导法中,有的采访对象会投记者所好。对于这种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记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意它的真实性。

四、追踪法——即指记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既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的深度。因此,也是记者常用的提问方法。 一般来说,记者对于骨干事实及其来龙去脉,对于触及事物本质的关键性材料,对于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对于对方谈话中的疑点以及记者从对方谈话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情况、新线索,往往会抓住不放,打破沙锅问到底,直至水落石出。

追问,既要问得对方开动脑筋,又要让对方越谈越有兴趣。即使是批评性报道,也要让对方感到追得合情合理。因此,记者态度、语气都要与谈话的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把追问搞成追逼,更不要变成变相“审问”。

西方记者在采访中是比较善于采用追问方法的,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值得借鉴。

五、设问法—— 即指记者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是一种“试探而进”的提问方法。

设问法往往用来启发采访对象的思路,引导对方谈出对某个问题、某种事情的真实想法,或者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者用来调节对方的情绪,促使对方谈出一些不大想说、不大好说的事情或想法,或者记者对人物或事物进行合乎规律的推断、预测,促使对方产生联想和想象,或者记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同采访对象开展讨论,促使自己认识的深化。

运用这种方法,记者不仅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也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

采用“如果”、“假如”一类的设问法,不但可以了解采访对象的观点、看法和见解,而且还能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者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划定的框框去谈。

另外,采用设问法提问,要多提开放式的问题,一般不要提闭合式的问题。

六、激将法—— 一种激发式的提问,是提出比较尖锐的问题,适当地刺激对方一下,促使对方的心态由“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从而不能不说,甚至欲罢不能。

原山西电视台记者高丽萍,19xx年在采制专题片《重访大寨录》时,她先和郭凤莲聊天。郭凤莲一听说要采访当年大寨的模范人物,就急切地说:“采访别人我没意见,我是不愿意接受采访,我再也不想上电视上报纸了。”记者问她为什么,她说:“前几次有的记者找我,我正好有急事要办不在家,就说我拒绝采访,躲着不见,还有人说我对三中全会的政策不满。我根本没意见,大寨人现在不就是靠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富起来的吗?一听他们那样说我,我就生气。” 高丽萍看到对方说到这里,还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就对她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我觉得要让人们真正了解你和大寨人今天的情况,就得你们自己出面说话,大家才信。现在你又不接受我的电视采访,观众怎么能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三中全会的政策,更不知道你的近况如何了,你说呢?”果然,这入情入理的一激很有效,郭凤莲马上就说:“那好,你就采吧。可我从哪说起呢?”当下,记者就给她出了主意,对方也爽快地接受了采访。

运用激将法时,记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是否得当,刺激的强度是否适中,还要考虑谈话的气氛怎样。这种提问要让采访对象既受到激发,又感到合乎情理。 西方记者大都热中于采用激发式的方式提问,使得采访对象不能不提供记者所需要的信息。他们提问往往问得尖锐、刁钻、奇特,甚至古怪。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也爱接待这样的记者。他们通过巧妙地回答记者的刁钻刻薄的提问,能够在公众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以在访问中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而著名的。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实践和经验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

七、错问法—— 即指记者故意提出错误的问题,以考察、试探、激发采访对象,以便了解真实的材料,探求事实真相。台湾学者称之为“以误求正法”。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错问法,可能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某些误解。因此,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应当说明原委,消除误解,以免留下后遗症。

八、插问法—— 即指在谈话过程中,记者及时地抓住对方谈话的某个疑问提问。有些采访对象在交谈时并不知道哪些材料有价值,哪些材料的价值不大,很可能在谈到有价值的地方会一带而过。这时候,记者只有及时地插问,才能把这种有价值的材料抓到。

另外,记者在访问中要善于做必要而适当的插话。特别是话筒前、镜头前采访,这种插话很有必要。比如重复、强调采访对象说的某个重要问题或某句关键性的话;纠正对方的口误;对方没有讲全,需要及时补充的内容;对方没有谈到,需要及时提醒的内容;尚未听清、听懂的话等等。

九、借问法—— 即指记者借他人之口提出自己想提的问题。这种提问,不但可以借助第三者提出一些不宜于面对面提出的问题,而且可以显示出问题的客观性,增强提问的力度。采访对象为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也往往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提供相关的事实。

十、偏问法—— 即指记者出其不意地从一个较偏的角度去发问,以引起采访对象对采访的重视和对问题的关注,或者促使对方心理上的高度集中,从而认真地回答问题。西方记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严格提问法”。

十一、质问法—— 即指记者对持有敌意或持对立观点的以及固守错误的采访对象提出质问的方法。这种提问,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也不管对方怎么回答,甚至对方拒绝回答均能构成新闻材料。当然,记者在质问时,即使问题提得尖锐,态度仍然要冷静,要出言严谨无懈可击。

十二、绝问法—— 即指记者从气势上和问题的强度上将采访对象置于绝境,迫使对方别无选择,只能如实地对所提的问题做出回答。

总之,提问的方法丰富多样,记者都可以根据采访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同时,这些方法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交替或交叉使用。记者掌握了每种方法的要领,就可以在访问的过程中运用自如,获取最佳采访效果。


第二篇:记者采访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

摘要:“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挖掘新闻事实的价值,使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因此,根据采访意图和对象随时调整谈话策略,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新闻记者 采访 提问技巧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美国社论作家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指出:“大约有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这充分表明采访提问对新闻记者的重要性。有效提问,有助于挖掘新闻事实的价值,使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因此,根据采访意图和对象随时调整谈话策略,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一、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

新闻记者和采访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两者之间都感觉陌生。因此,被采访对象容易与记者产生距离感,难开金口。作为有经验的老新闻记者,一般不喜欢单刀直入,而是想方设法同被采访对象套近乎,营造和谐融洽的采访气氛,以便于沟通与交流。

这种采访常常从采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谈起。美国记者怀特·汤姆索采访尼克松,就是从他最感兴趣的话 1

题——足球谈起;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是从他的生日谈起。19xx年9月,美国著名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亦采用了这种方式。在短短一小时的采访中,他向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及中国现行政策等许多敏感甚至尖锐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复。这是因为他善于将严肃话题融注在轻松自然的交谈中,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

二、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抓住线索,寻根究底,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采访功力的。有经验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同时,还乐于倾听被采访对象的发言,从中发现新线索,以此激发被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将采访引向深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在20xx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对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的采访提问就是如此:

王 志: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要搞国际协作?

钟南山:这个病,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我们需要两个层面的协作:流行病学的协作,国际上的大协作,需要综合各国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才能解决问题。

王 志:现在看起来你说的协作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提出来是很有压力的,而且对你来说有非议,你知道吗?

钟南山:当时我们首先跟香港大学合作、协作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当然并没有直接地责备我。

王 志:那这种批评和压力对你没有影响吗?

钟南山:有影响,但我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我是在 2

做一些学术上的互相支持,同时我希望把这个病更快地搞清,这没有什么错。

记者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并且都能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找出新线索;钟南山的回答为记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可见,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聆听被采访对象的话,发现新问题,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采访效果。

三、从侧面迂回提问

新闻记者采访要达到预期效果,前提是采访对象乐于作答。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被采访者并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使出于无奈与记者会面,也会往往表现出沉默、少语等状态,使采访变得困难。俗话说:“点将不如激将”,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从反面提出问题或者有意误解对方意思,以刺激、激发对方情绪,使其不吐不快,或认识到不说出来反而会对自己构成不利,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国际新闻史上,有的名记者就是以善于激将提问而著称。19xx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毛泽东时,希望毛泽东谈谈自己的历史。毛泽东开始想回避这个问题,斯诺就心平气和地向毛泽东提供了许多情况,并说:“外国对你有种种传说和谣言,这难道是真的吗?”这就是个激将问题。毛泽东听了感觉很意外,甚至有些惊愕,于是同意纠正这些谣言,谈出了个人经历。斯诺正是凭借高超的提问技巧,达到了自己的采访目的。

四、以探讨的形式展开讨论

新闻记者的采访目的,在于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体事实和观 3

点。而且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提问占主导地位,即你如何提问,人家就会如何作答,提问不当就会影响到回答的质量。所以,实践中有些记者会预先设计好一个话题,以与对方探讨的形式,诱使对方倾泄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法拉奇当年采访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使他说出一番震动美国朝野的话,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法拉奇:基辛格博士,您怎样来解释您几乎比总统更出名,更孚众望这一事实呢?你有什么道理呢?

基辛格:现在我还处在我的位置上,为什么要告诉你呢?还是把你想的道理告诉我吧。我可以肯定,你也有你的某些道理来说明我之所以有了名气的。

法拉奇:我还没有把握,所以想从这次访问中找出道理来……我料想根本原因是成功使您出了名??您就像一个棋手走了几步好棋一样,首先是中国这步棋。人们都佩服能将对方一军的棋手。

基辛格:是的,中国是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关键还不在于此。关键在于??好吧,没关系,我就告诉你吧!

法拉奇在交流中说一半留一半,先谈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再听对方的高见,加之适当的恭维,让对方自鸣得意??等等,最终使基辛格不由自主,一吐为快。

当然,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技巧还不止这些。笔者只是在中外记者精彩采访实践之中,选择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实例,以此进一步认识以上的提问技巧。

4

更多相关推荐:
新闻记者采访提纲范文

新闻记者采访提纲范文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一个...

新闻采访提纲要领、格式及范文

【新闻采访提纲】【格式】【要领】【范文】20xx-05-0817:41一。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只要具备一下几点即可:1.采访目的2.采访方式3.采访对象4.提问提纲:(1)(2)...5.采访步…

采访提纲范文

三新闻采访提纲范文采访提纲范例07年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采访提纲采访目的1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2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作用3了解哪些人参加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为什么参...

新闻采访提纲范例及要领

新闻采访提纲范例及要领一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一般具备一下几点1采访目的2采访方式3采访对象4提问提纲125采访步骤6可能碰到的问题7设想解决的方法8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二新闻采访提纲参考示例示例...

新闻采访提纲及范例

新闻采访提纲1采访主题维护公民的隐私权2采访目的通过采访认清自己身边存在的隐私威胁和隐患了解侵犯别人隐私带来的伤害使大家对维护隐私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让大家树立隐私意识并且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3事件相...

记者如何写采访提纲

记者怎样写采访提纲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

采访提纲范文2篇

免费采访提纲范文2篇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一个...

采访提纲

20xx届文化传媒类专业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采访提纲一采访目的1了解我校毕业生们面对即将踏入社会时的心态2了解我校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和就业态度3让在校生对未来的择业树立起正确的态度拥有信心4为在...

如何写好采访提纲

如何写采访提纲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

浅谈如何写新闻采访提纲

浅谈如何写新闻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根据所掌握的采访对象的现有资料事先拟定采访问题从而列出的采访路线图那么如何写好新闻采访提纲呢在这里笔者粗浅地谈几点拙见写新闻采访提纲是采访的前期工作既然如此那么记者在采访之前...

人物采访提纲汇总贴 2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

人物采访提纲汇总贴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

记者采访提纲(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