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别录(1集)

时间:2024.4.14

格言别录

—依《格言联璧》录写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弘一法师莫属,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祖藉浙江省平湖县,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一官宦商富之家,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后留学日本,李叔同潜心学习各种艺术门类,并有极高的造诣,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程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

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这位二十世纪初显赫一时的艺术家,中国现在启蒙教育的先驱者,如流星划过夜空,却想不到于19xx年五四运动前夕斩断世情俗怨从此芒鞋布衲托钵空门,由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这一极具戏剧性的转折怎不令人愕然,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法名演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大师致力于戒律的研究学习实行,他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这位在世间与佛门都有着卓越成就,具备完美人格的高僧,一生都极重视《格言联壁》,他曾经自称余童年恒览是书,一个恒字说明他对这本书不是读一

遍两遍就算了而是经常反复读,他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说自己,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之为圭臬,大师在《改过实验谈》演讲中说,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来亦常常翻阅,他不仅自己常常阅读,也常摘录来教导学生,写成条幅和大众结缘,并且撷取其中精华百余条,编成《格言别录》,大师把全书分为《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处世类》《接物类》《齐家从政惠吉类》《悖凶类》八个部分,简约明了更方便阅读受持,那么格言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和智慧,令弘一大师一生如此重视呢,让我们追随大师的引导,走进历代圣哲的智慧宝藏,每日采得昆山片玉就足以让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了。

第一集

格言别录1集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姬玉曾经在老版《红楼梦》中扮演过妙玉的角色,很高兴和大家一同学习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格言别录》是弘一大师从《格言联壁》中辑录出来的,弘一大师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一盏盏明灯,这一次将由我给大家串讲一下《格言别录》,共分八大类,一百一十二条,如果有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及时的指正,好,我们开始学习第一类。

《学问类》:刘忠介公是明朝著名学者,也是刘宗周先生,他认为一个人应当有六事的修养,下面我们就开始对这六事修养的格言进行解释和学习。

“凛闲居以体独”,“凛”是敬畏的意思,也是自言自省的意思。“闲居”是没有事情的时候。“以体独”,“独”是慎独,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独处的时候,这两句是说,一个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要有敬畏谨慎的

心,不敢轻易地放纵,胡思乱想,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曾子曾用很形象的话来说明,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言乎,比如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一打开电脑网络,一定要远离暴力,远离色情,远离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敬畏之心体会自己,慎独的功夫有没有到家,这两句格言告诉我们,要内以凛除种种纷乱不正这意,外以谢绝种种诱导因素,修学的人一定要安住在这种平静的状态之中。

“卜动念以知机”,“卜”是预测观察的意思,“动念”是内心起的想法和念头,“以知机”,“机”在这里是机微事前的征兆,细微的意思,这两句教我们要观察自己现在起了什么心,动了什么念头,要清楚明?,观察这个心,随着我们阅历的提高,也会使我们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提前的判断和预兆,“威”则有威可畏,“仪”是有仪可敬,一个人的仪表端正庄严,是给人可敬可畏的感觉,“以定命”,“命”是命运,遭遇,命有吉凶祸福,这两句话是说,要谨慎检点自己的行住坐卧的威仪,比如像我们吃饭睡觉都要有好习惯,不然就会带来一些疾病,就是说不敢随便的放纵,要合乎常理,做到温良恭俭让,在生活中去落实就可以?吉避凶改造命运,命运其实是完全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敦大伦以凝道”,“敦”是指亲厚的意思,“伦”是指五伦的关系,五伦包括父子的关系,夫妇之间的

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就是指现今社会单位里面上下级关系,这五种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大道,“以凝道”,“凝”有固定的意思,这两句告诉我们,为人要尽自己在五伦中的本分,如父慈子孝,做儿子的要对父母孝顺,做父母的对儿女要慈爱,兄友弟恭,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也要尊敬哥哥,夫妻要相敬如宾,朋友交往要讲信用道义,君仁臣忠就是领导对下属要仁爱照顾,做下属的呢要忠于领导,做事认真负责不能欺瞒,其实这几条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是问问每个人,又能做得怎么样呢?还是应该自检一下,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常了和谐了,这样我们的家庭才会幸福, 社会才不会动乱,世界才有和平,“备百行以考德”,“备”是具备,“百行”是道德行为,用百来比喻,也就是我们整个生活行为,“以考德”,“考”是考验,都必须合乎

伦理道德,这两句是说我们要具备整个的生活行为,以此考验我们的道德修养有没有欠缺,迁善改过以作圣,是告诉我们要见善则迁,知过必改,“以作圣”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知道了儒家学者的标准,就要以迁善改过的心行,作为成圣成贤的基础,人其实不怕犯错误,只要能及时的改过,人人都可以成圣成贤,这也就是《弟子规》这本书改过迁善的道理,这六条是每一个人,都要去修学去落实的,这样我们才能,迁善改过以作圣。

“观”是观察体会,观察天地之间,万物生长的气

格言别录1集

象,从中体司宇宙人生,可以开拓我们的心胸眼界,

比如我们看到大海,看到天空,自然心胸就会开阔了,“克”是克服,“克已”就是克制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学习圣贤人身上的,修身功夫,自然就可以成就我们的功业道德了,其实天地是与我们同根,万物与我们一体,人生就是大宇宙的缩影,我们要归自然,与万物融为一体,万事万物都可以,给我们启示,灵性的提升才有根基,学圣贤下手功夫,就是要克服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拒绝五欲六尘的诱惑,污染,保持清净心,回归伦理道德,与一切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才能成就真实的道德学问,有人说,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纵我们自己追逐外在的物资享受,不知道那些都是短暂虚幼的,只会带给我们无尽的灾难,以致玩物丧志,一天一天的堕落,自己还不能察觉,圣贤人就和我们一般人,不同的就在于这里,他们能勇于面对自

己,克服自己的坏习惯,一天一天的提升,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格言别录1集

书就是最好的事情,茅鹿门即茅坤,号鹿门,现在浙江吴兴人,是明朝著名的散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嘉靖年间进士,他曾经说,人生在世多做帮助救济他人的事情那么对方对我的感激怀念,发于肺腑温暖入心,能得到人心到如此地步,是我么值得庆幸啊,助人为快乐之本,积极行善乐于助人,就是给我们自己积累福报,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爱心,对方得利益很小,真正得利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行善修福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读圣贤

帮助人的方法有很多,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一个座位,在黑暗中点一盏灯,随手捡起脚下的垃圾,给自己和大家,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及时为口渴的人送上一杯水,不仅滋润口唇,更滋润心田,甚至只是一句关怀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带给我们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创造和谐社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得到的,古人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我们读书的目标是长养智慧成圣成贤,读一本好书,就是得到一个好老师,交到一个好朋友,读圣贤书就是亲近圣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变化气质,渐渐?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提升自己的灵性,不读圣贤书,不懂得做人处世的原则,就难免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给自己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灾难,所以又说,三日不读圣贤书,言语无味

面目可憎。

格言别录1集

这幅楹联,出自广州香山书院,从中可以看出,书院创办人的教学宗旨,楹柱是建筑物大厅正堂前面的柱子,“楹联”就是贴在楹柱上的对联,“君”是对人的尊称,像现在讲的先生,“诸君”就是各位先生,“擅”是据有专长的意思,也有独物出众之意,上联是说各位先生,来到书院,是为了什么事来的呢,难道只是为求学问,写写文章具有一种微小的专长,就算是个能够读圣贤书做学问的人吗,“恕”是推已及人,仁爱特物的意思,恕道是中国传统文件的中心思想,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提介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包容,是达

到仁德的基本功夫,“五伦”是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关系,“名教”是指礼法教育,人伦教育因为必须要先端正名分,所以称为名教,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只有端正名分,各人认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才能担当好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繁荣健康,比如老师一定要有为人师表的样子,学生也要有尊师重道的样子,所以恕道,伦理道德教育实在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保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过是通过学习,让我们做儿女做下属做兄弟朋友的都能各自尽到不同的伦理本份,孝敬父母忠于职守,友爱兄弟,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共同用伦理道德,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善人贤德之人,学问重在力行,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不知道礼义廉耻,学越多,就越增长浮华和傲慢和学问背道而驰,不得利益,在广西凤山书院,也有这幅

楹联,说明古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创办书院推行教育,都是把道德修养列在首位,我们学习做人的学问,尤其重在落实。

“至”是达到真实,尽善尽美的意思,“至行”是指圆

满的品德行为,“庸”是平常的,《中庸》说,中不偏,庸不易,“庸行”就是平常的生活,什么才是尽善尽美的德行呢,就是平常生活言语行为,都能够安分守已不浮夸,不炫耀不放逸,“大人”是指德行高尚,心量宽大的人,什么样才能算作大人呢,生活中待人处世接物,谦卑恭敬处处小心谨慎,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都要

格言别录1集

穿衣吃饭,都要面对社会和家庭,这些并没有什么不

同,真正的圣贤绝不会标新立业,所不同的只是在于,存心用心,时时保持真诚清净,慈悲平等热爱生活,坦然面对,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它贯穿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要我们能够认识顺应就是圣贤就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谦虚恭敬是福报的根基,不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还能得到大众的欢迎尊敬,“小心”就是代表一个人思虑周密办事有条不紊,会得别人信任和重用,小心谦畏,成就自己的人际关系,成就自己的德行事业,所以德行的建立,绝对离不开现实生活与环境,以上就是《格言别录》中《学问类》中的五个格言。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存养类》,《存养类》存是存心,养是涵养心性,这一篇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存心涵养德行,提高修养。

这四句格言可以算是存养功夫的总原则,涵养德

行,首先心要宁静安定,言语寡少沉默,行为举动要从容安详,待人处世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能够常常这样检点自己,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古人对这一段也有不少精彩的解释,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他告诫学生说,涵养品行完全得自于一个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上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就是说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无量寿经》

格言别录1集

中说,

动作瞻视安全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缓就是慢的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做事要三思而行,举止安详心才能容易得定,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这是从内心修养,表现在外部的谈吐举止,自然就是镇定从容,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养功夫,首先就要克服,心浮气躁感情用事,刘宗周先生曾说过,易喜易努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刘宗周先生这句话讲的意思是说,容易感情用事,喜怒无常,随便讲话评论是非,放任自己的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要对治这个毛病,可以多学静坐,帮助收摄浮气,或者学习写毛笔字,读圣贤书,做有益身心的事是很好的方法。“宜俭约”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

由奢,勤俭节约是咱们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的训言,可见简单朴实的重要啊。

格言别录1集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

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人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知足常乐是

修养心神的关键,我们华夏民族,号称礼仪之邦,从小就教人谦虚礼让,古圣先贤深知只有互相包容礼让才能共存共荣,竞争斗争只会两败俱伤,曾经有美国社会学家在世界各国做了一个游戏,三个带线的小球,放在一个瓶子中,而瓶口只能容一个小球进出,交给三个小朋友每人一条线,象征三个人掉进了井中,而一次只能救出一个人,看哪个小朋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救,中国被随机选中了三个孩子,一个女孩十岁,两个男孩分别是七岁五岁,最小的孩子首先牵出了自己的小球,随后是七岁男孩,最后十岁的女孩也安然脱险了,他们说作为哥哥姐姐,应该照顾弟弟,美国调查很感慨,作为一个生死游戏,其它国家的孩子,都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三条线往往纠结在一团,谁也无法出来,这个游戏充分证明,想要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不是争,而是让。所以古人说,退一步海阔

天空,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喜欢退让。

格言别录1集

“乖”是违背的意思,“?l”是水流不畅的意思,“乖

?l”是指不和之气邪气,在与人交往时,态度温和柔顺,一片慈悲真诚关怀,就能化解一切的不和,误会冲突矛盾,面对天地万物正气凛然,丝毫不存邪思杂念,妖风邪气也会退避,邪气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念行为感应来的,心术不正背弃伦理道德,就失去了做人的

根本,以致出现各种反常现象,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心反常了,所以想要消灾免难,首先要端正我们自己的心行,处理事情时心胸浩然开阔,正大刚直,没有成见没有分别,公正平等,不被私欲蒙蔽诱惑,一切的疑虑猜忌畏惧,自然都可以消除了,因为存在利害冲突,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处理事情,会有所顾忌互相猜疑,或者因为见解分歧,就会排斥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人,于是造成互相猜忌,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对一切人一切事,坦诚公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沉重家庭感情等各方面的问题繁杂,多数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其实这些问题无非是自己的欲望太多造成的,要学习放下减少对欲望的追求贪恋,降伏妄念,保持心地清净安宁,不但养心也是保养身体,减少疾病的最好方法,心性安稳没有牵挂,没有忧虑,随处都可以安然入睡了。

都纯净纯善的,然而由于环境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养成了各种不同的习惯,性情就慢慢出现种种差别有了善恶是非,教育的功能就在于纠正偏差,恢复真心的和谐融洽,所以必须要懂得对症下药,“矫”本义是把弯曲的木材等物处理后变成正直,引申为纠正的意思,“褊”本义是衣服窄小,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狭窄,“?刻”是苛刻刻薄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性情轻狂的要用稳重去矫正,性情浮华的,要用稳重踏实

格言别录1集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的本性

去矫正,心胸狭窄的要用宽宏去矫正,比如孔子对弟子因材施教,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粗暴刚强要用温和调顺来矫正,浅薄外露的用深沉收敛去矫正,刻薄严格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或者用言语劲诫或者用行动引导,甚至只是用自身修养所散发出的磁场来感召对方,走出偏颇的心理误区,所谓对病下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帮助他改变气质,所以我们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存在上面所讲的偏差,也可以用相应的方法自己加以调整,达到身心和谐。

“襟”是胸怀,“度”是气度,

格言别录1集

“襟度”就是襟怀与气度,

《弟子规》讲,同是人类不齐,每个人的心量气概都不一样,有的人心胸开阔,对一切事情都不放在心上,有的人则心量狭隘,斤斤计较,有的人大而化之,有的人拘谨保守,这种种的不同,平时或许很难看出来,只有面对顺逆境界,善恶纷呈,利害冲突时,就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法隐瞒伪装,越是大的境界波动,这种表现就越明显充分,真假善恶忠奸,就从这里区分,所以拓开心量放开怀抱,才能经得起境界的磨练和考验,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也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可是要有节制,不能放纵而失去理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压抑也不过分,情绪稳定和谐,才可以算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如果情绪失控喜怒无常,不但会有意无意伤害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被人讥笑没有涵养,还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在喜努力情绪将要发作的时候,能够克

制自己,才表现出我们的涵养修持,这里的两个“临”字,“临喜临怒”很重要,也就是面对境界时,第一个反应是“喜”是“怒”我们都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放任,否则一个念头把持不住,感情冲动就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也就谈不上涵养了,

格言别录1集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能力有高低学问有深浅,品行有善恶福报有大小,贫富贵贱各有不同,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怎么能和大众和睦相处,提升自己的德行,来帮助大众,古

人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诲,在这里先哲告诉我们,对自己的长处优点,要掩藏一些,不可以张扬炫耀,这样可以避免因无意伤害别人而招来嫉妒障碍,又可以培养德行,更加深沉踏实,如果有一点成绩,就大肆宣扬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与浮华,而对于别人的过失与不足,要替他遮掩一些,不可以揭露渲染,使对方无立足之地,尤其对弱势人群,要更加尊重和同情,体谅他们的苦衷,怎么可以讥笑呢,俗语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又是反映我们现代生活中,做人的什么心态,人犯过失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有他们的不得已之处,我们能够包容感化,隐恶扬善就是给他们留一条改过自新之路,肯给别人留余地,可以帮助我们开阔心胸,更加浑厚广大。

那好我们这集先讲到这里。

更多相关推荐: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

格言别录(5集)

五各位朋友大家好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半其中的道理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了前面这一类敦品类看似简单只有两条但是真正要明白道理还需要继续揣摩和学习我们下面讲处世类从这一章开始也就是具体告诉我们怎样把圣贤的教...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3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繁文,珍藏版)

弘一法师写本格言别??退是保身第一法安?是?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心第一法宜?默宜?娜菀酥??酪???涵?全得一?字凡言??幼鹘允悄?笾??皆起於?臾之不能忍不可不?逆境?境看襟度?喜?怒看涵???前行者地步...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格言联璧录写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凛闲居以体独不动念以知机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为善最乐读书最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

格言别录[1]

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何谓至行曰...

格言别录(6集)

六观众朋友大家好接着上一集我们讲到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的接物类这一张强调的是把我们以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接物方面下面三条是清朝学者张梦复先生临终时对子孙的教导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教导可说是他一生修养的总结教我们在和人交...

格言别录——《格言联璧》录写

格言别录格言联璧录写bbsshowthread510875html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

《格言别录》第八集

第八集提供经验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这句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生活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每天要应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或许很难保持心态的平和稳...

弘一法师编订的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编订的格言别录转载学问类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3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

格言别录和晚晴集

格言别录弘一法师编订学问类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侵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

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别录

晚晴集弘一法师编订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我若多?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

格言别录(17篇)